日前,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公示“电子商务进农村激励县(市)”名单。醴陵作为10个典型县市之一,已于3月15日通过公示(点击此处即可查看公示原文)。
站在村口,他们努力把握风口
“接下来,我要隆重为大家推荐这款枇杷蜜……”这是一场直播带货培训,此前从未接触过网络直播销售的学员王珏经过几天专业培训后,已经可以对着镜头有模有样地推销起来了。
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电商领域的多种技能培训,如网络直播销售、售前客服、售后客服、电子商城搭建等。2018年至2020年,全市累计培训电商人才3.5万人次。
除了本土组织的培训外,各部门还组织人员屡屡参加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举办的电商培训班、创业训练营,推进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与淘宝大学在醴设立实习基地。随着农村网络零售、网商及人才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和孵化机制也日趋完善。
如今,醴陵新时代的农民不再只是腿脚沾满泥土的形象,流量、平台、订单等互联网词汇也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站在村口的他们,渴望把握互联网的风口。
帮老乡带货,他们很给力
3月8日晚,醴陵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淘淘醴品电商平台推出“女神节”专场直播,在主播的卖力推介下,农家小公鱼、贺家桥剁辣椒、手工挂面等本地农产品被抢售一空。
近年来,醴陵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单位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行动自觉。淘淘醴品电商平台就专门设立了四个销售板块,将醴陵东南西北乡的特产汇聚于此,让部分不懂网络电商的老乡,也在互联网上有了销售窗口,本地优质农产品再也没有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烦恼。
酱板鸭是醴陵家喻户晓的特产,近年来,本土美食品牌指上美食品有限公司发力电商,产品多次蝉联拼多多平台鸭肉类零食畅销榜第一。醴陵酱鸭、神福港藕片、本地花生和毛豆……一件件采购自本土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据了解,目前该公司每年在醴陵本地采购农产品金额达到了千万元,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渠道。
从“提篮叫卖”到“网上热卖”,借助电商发展东风整合农业、商业,不仅让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更让数字经济成为助力我市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打好基础,送新时代农民“出道”
醴陵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蓬勃发展,究其背后的原因,既有物理支撑,也有政策扶持。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0年,我市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网商数量达7820家,全市现有电商产业园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1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综合站点215家,各中心村共建有商业零售网点超2000处。
我市先后出台了《醴陵市电子商务工作2015-2020发展规划》《醴陵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醴陵市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规划方案(2020-2021)》等相关文件,编制出台了《醴陵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实施方案》《醴陵市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将电子商务产业扶贫列入全市十大扶贫产业之一,纳入全市产业扶贫考核,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精准扶贫。2018-2020年,我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1449万元,用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政策有了,物理基础扎实了,还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为农民“撑腰”,引导新时代的农民搭载电子商务的快车迅速“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