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要走了”“儿啊,你要去的地方很远、很远,是吗?”“是,那地方很远很远,我要去那里学习救国救民的道路,要让全国的百姓翻身解放……”这感人的一幕不是电影中的场景,而是12月14日晚,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上演的音画情景剧《左权将军》公益演出的第一幕。
剧中,以18岁的左权离开老家,与母亲订下“十年约定”为主线,向观众徐徐展现了左权将军“忧国民·离家求学”“赤子情·心系家国”“壮军威·百团大战”“黄崖洞·巧用奇兵”“铸忠魂·血洒太行”五个重要历史节点。左权指挥百团大战,亲自授计保卫黄崖洞,以大无畏气概压倒一切敌人的牺牲精神将全剧推向高潮。
“饰演左权的演员披着军大衣出来的那一幕,我感觉我的叔公就是这个样子。”左权侄孙左志仁虽然没有见过自己的叔公,但在现场观看演出时,他不禁红了眼眶。他说,八路军的抗战精神,先辈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希望这部剧能在全国推广。
“之前老师给我们讲过左权将军的故事,今天看了《左权将军》情景剧我很感动。”“太好看了,把我看哭了。”立体饱满的人物塑造、层次分明的剧情发展、荡气回肠的精神内核,让现场观众频频动容落泪。
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互联网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一个情景剧,用什么打动年轻人,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红色血脉?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左权是我党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1942年壮烈牺牲于太行山,后被安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左权将军》正是由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河北省晋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研究会联合创排。
剧情最后一幕,26年过去了,左母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满崽。南下士兵绕道左权故乡醴陵看望左母,而她还在家中苦苦等待。她忍不住询问眼前的士兵,自己的儿子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呢?士兵们眼含泪水,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演员将失去儿子的切肤之痛和顾全革命大局的奉献精神,演得丝丝入扣,直击心灵。
台前有戏,幕后的故事更感人。参与本次演出的演职人员共35人,大多为戏曲演员和当地烈士陵园职工。深受红色文化浸润的演员,更能融入角色,更能引发观众共鸣。团队策划近三年时间,先后进行了多次打磨提升,光是剧本就改了八稿,排练了一年半时间,最终精心打磨出呈现给观众的《左权将军》。
“从小我就觉得左权将军身上的精神特别伟大,所以剧组找到我的时候,我特别感兴趣。将军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我们每一个演职人员,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动力。”正是怀着对红色历史的敬重和对舞台的热爱,演职人员们克服困难,兢兢业业保障了一次次演出的成功。左权将军饰演者李志广说,每次演出结束后,都有很多观众眼中含着泪找到他们,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左权的故事。
“我们认为这个剧目推出后,最应该演出的地方就是左权将军的故乡。我们想通过这场剧目,从内心真诚地感谢醴陵人民为我党我军培养出这样一个好儿子。”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北省剧协副主席、《左权将军》总监冯洪波介绍,截至目前,《左权将军》已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成功演出120余场,受众群体超10万人次。
演出结束,演员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缓缓谢幕,但英雄的赞歌,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