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支毛笔换黄永玉的百万瓷盘,醴陵这家毛笔店有什么故事?

潇湘大地,湘魂楚韵,湘江水的柔情与武陵山脉的坚韧融汇出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孕育出众多历史文化遗产。近段时间,醴陵瓷用毛笔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片


毛笔,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瓷用毛笔是手工绘瓷必不可少的工具。醴陵千百年来瓷业的发展,推动了瓷用毛笔业的兴旺,随着陶瓷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工艺种类,已成为醴陵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醴陵瓷用毛笔用材精细考究,按原料的性能特征严格分类,工艺繁琐复杂,选材、脱脂、齐毛、刀工、梳理、成型、修整七大步骤中,包含120多道工序,要求严谨精良,产品与要求不得超过0.1毫米的误差。其根据不同器型、不同工艺而研制出各种类型的毛笔,从制模、洗水、上釉、着色、勾线、汾水等各种用途研发专用毛笔多达七百多种,品种多样。


图片



图片


“1934年,我曾祖父赵芷江应他师兄王三河的邀请,来到醴陵走访,发现醴陵陶瓷产业兴盛,但毛笔市场却有空缺。”醴陵毛笔厂门市部的老板赵全忠将过去娓娓道来,“同年年底,他就带着家人和徒弟唐文谋来到醴陵,开设了‘文星阁笔墨铺’,同时广收学徒传德授艺。”

就是在赵芷江及其徒弟们的努力下,醴陵毛笔产业逐渐发展、壮大。1954年,醴陵十余家制笔作坊组成“醴陵毛笔社”,当年的徒弟唐文谋已经开始挑大梁,担任了醴陵毛笔社的主任。

赵全忠出生于1968年,当时正是醴陵毛笔产业兴盛期。赵全忠从小便对毛笔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深得师爷唐文谋的疼爱,唐文谋手把手地将各种制笔技艺传授于她。

“最开始学的时候真的非常辛苦。”赵全忠说,“当时我的大拇指因为操作不当受过很严重的伤,肿了一个月,还去医院做了手术。”

图片

图片

1983年初中毕业的赵全忠也进入醴陵毛笔社,期间师承多位名匠,很快成为企业骨干。1997年,醴陵毛笔社因管理不善,陷入经营艰难的局面,赵全忠便毅然辞职,走上自主创业之路;2001年,赵全忠接管经营不善即将倒闭的醴陵毛笔厂门市部。

醴陵毛笔厂门市部期间,赵全忠凭借精湛的技艺、良好的人品,很快打开海内外市场,与国内百余家陶瓷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同时获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回赠。2004年,群力瓷厂原副厂长吴旺楚生先送给了中国艺术大师黄永玉三支醴陵毛笔厂门市部生产的毛笔,黄永玉大师用后对此笔赞不绝口,吴旺楚便又定制了100支瓷用勾线笔赠与黄老,黄老于是特别创作了“湘荷在水”挂盘作为回赠,流下了一段“百支毛笔换百万瓷盘”的传世佳话;2019年,阿尔及利亚陶瓷艺术大师与行政文员萨米尔率团来醴采购瓷用毛笔,并留下了书法作品。


图片



图片


“吴寿琪、邓文科、陈扬龙、黄小玲、陈利等国家级、省级陶瓷大师、书法大师的毛笔都是在这定制的。每位大师的用笔技巧不同,要求也不同,我们经常和各位大师交流意见,这使得我们的瓷用毛笔的品种及生产技艺也不断增加和完善。”赵全忠的丈夫宋晓东告诉记者,“国外的陶瓷艺术大师和书法大家也不远万里前来采购,都对我们的毛笔赞不绝口。”

“我自画瓷起就用他们家的笔了,老板会根据我的一些要求来设计笔的细节,一支笔能用很久。”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利说,“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科技产品的更替,毛笔逐步远离大众群体,淡出人们的视野,我觉得我们醴陵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传播、保护迫在眉睫。”


图片



图片


现在,醴陵毛笔厂门市部以生产中高档毛笔为主,一直沿用前店后厂的传统经营模式,毛笔的制作技艺传承人七人,其中赵全忠为这代的主要传承人。

“从曾祖父到我,这门手艺已经传承了四代人,我们的店也开了近百年,我接手期间,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坚持了下来。”赵全忠说,“这次入选省级非遗,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门手艺,我们都很受鼓舞,只要有我们在,这门手艺就会一直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能找到一些真心热爱瓷用毛笔制作的徒弟,为这个行业注入年轻的血液。”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