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四十,心自澄澈;城历四十,志在远方。
四秩光阴,如窑火不熄,淬炼匠心。自1985年撤县设市,醴陵便以时光为窑,以奋斗为薪,以文脉为釉,历经四十春秋的锻造,终绘一幅从“县”到“市”的壮丽画卷,完成从“不惑”到“不俗”的华美蜕变,风华正茂,气韵自华。
过去未去,将“变”字刻心头
变字唯实,变是时空的主色调。变其形貌,焕发容光。昔日7.7平方公里的“小城记忆”,已融入历史长河。如今城区舒展至30.4平方公里,骨架成倍延展,气象万千。老旧街巷涅槃重生,焕发新颜;现代新区星罗棋布,宜居宜业。极目远眺,满城绿意葱茏,“国家园林城市”等桂冠,是对这片热土最深情的礼赞。变其筋骨,铸就丰饶。GDP从1986年的6.82亿元跃升至952.6亿元,增长近140倍,数字跃升的背后,是产业脊梁的巍然挺立。千年窑火淬炼新生,陶瓷艺术光耀世界;烟花璀璨绽放,点亮寰宇夜空;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动能澎湃。醴陵,由此昂首迈入全国经济百强之林。乡村沃土亦蕴藏富矿,“明月玻璃椒”“官庄黑山羊”等金字招牌香飘海外。农民人均收入从734元攀升至40359元,生动演绎了从“锅中有米”到“脸上有笑”的富足变迁。变其思维,凝聚心力。醴陵的精气神,流淌在渌江书院绵延不绝的琅琅书声里,蕴藏于釉下五彩瓷“薄施淡染”的匠心笔触间,闪耀在烟花照亮夜空的绚烂光影中。这一切,最终熔铸成“开放、包容、大气”的醴陵风骨,激励着百万醴陵儿女在“敢闯敢创”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现在正在,将“干”字扛肩上
干字求进,干是时代的主旋律。自过去想,干得更有“底气”。醴陵人深知,历史的厚度是前行的底气,当下的积淀是奋进的资本。唯有盘活千年文脉,汲取过往智慧,放大独特优势,方能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向当下进,干得更有“神气”。审时度势,乘势而上。紧扣“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与“长株潭一体化”的战略定位,锚定坐标,咬定目标。无论是织密交通网络、强健产业筋骨,还是擦亮城市品牌、提升综合实力,每一项事业都需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以“绣花功夫”雕琢时代答卷。往外面看,干得更有“勇气”。跳出醴陵看醴陵,胸怀天下谋发展。醴陵的视野,应跨越山河,拥抱世界。共建“花炮F4”联盟,擘画“世界电瓷产业基地”蓝图,让瓷器元素飞驰高铁动脉……每一次跨越,都在见证这座内陆之城“越山向海”的雄心与胆魄——以开放为翼,方知天地之广。
未来已来,将“谋”字融血脉
谋字图新,谋是发展的主题歌。以文铸魂,立城市脊梁。渌江书院檐角流淌的晨光,耿传公祠铭刻的红色印记,惊艳世界的釉下五彩,冲击感官的漫天烟花……皆是醴陵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未来,需深掘这座文化富矿,让传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唯有文化之根深植,城市之魂方能历经时光淘洗而熠熠生辉。以产强基,壮城市筋骨。未来,需一手推动陶瓷、烟花等产业“智变升级”,加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球电瓷产业高地;需一手培育碲化镉发电玻璃、服饰产业园等新兴产业,推动“醴陵制造”向“醴陵智造”“醴陵创造”跃升。产城深度融合,必将铸就更加强健的城市体魄。以品扬名,燃城市热度。从“一碗炒粉带火一座城”的烟火气,到“捡瓷器”引爆的文旅热潮,醴陵已在品牌塑造之路上迈出铿锵步伐,初尝价值跃升的甘甜。未来,更需借力瓷博会、花博会等国际舞台,提升城市能见度,让“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的城市IP成为风靡的文旅密码,实现从“被看见”到“被向往”的华丽转身。
言语有止,深情无限。城市年轮,从不因时光流逝而黯淡,总会在奋斗不息中焕发新生。四十不惑,是醴陵回望来路时的清醒与坚定;未来可期,是醴陵奔赴山海间的清风与笃定。立于时代潮头,聆听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我们必将听见历史积淀与未来憧憬的壮丽交响:醴陵正青春,前程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