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一中“最美”之名,惊艳里藏着他与母校的羁绊

金秋时节,阳光洒满醴陵一中的校园,红墙黛瓦间洋溢着别样的喜庆。今年,是这所被誉为“湖南最美中学”的百年学府迎来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时刻。已毕业41年的张宏儒,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里,目光不时在一座座建筑上停留,那些砖瓦、线条、树木,都藏着他与母校的深厚羁绊。

张宏儒1984年从醴陵一中毕业,大学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后获诺丁汉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幢三星级绿色建筑等多个可持续建筑示范项目,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国家级有关绿色建筑研发课题,还参与主编国家《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他的作品曾获“华夏科技奖”特等奖、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美国MUSE设计奖银奖等。

图片

图片

“一晃这么多年,学校变化还是很大的,我设计的这些楼,还好好的。”这些年来,已经记不清是张宏儒第多少次重返校园了,而这份与母校的缘分,要从2001年说起。彼时学校计划新建科技大楼,经过多方考量,最终找到了已是资深设计师的张宏儒。就这样,张宏儒开启了一次次为母校“筑梦”的旅程。

图片

“你看这个楼梯间,它其实是向外倾斜的,不是常见的垂直设计。” 科技大楼是张宏儒回到母校第一个设计的建筑,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建筑侧面,眼中闪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画图的时光,“科技大楼是做实验、学知识的地方,我设计时就琢磨着,能不能让它不只是一座‘房子’,还能成为教学的‘帮手’。” 于是,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场景浮现在他脑海,若是在楼梯间上方设一个平台,物理老师就能带着学生,用一大一小两个钢球复刻这个著名实验,直观地观察两球是否同时落地。为了保障实验安全,他还特意在楼梯间下方设计了一个沙坑,缓冲钢球落地的冲击力。“当然,这个想法是不是后来有物理老师真的这么干,我就不知道了,” 张宏儒笑着说,“但这个倾斜的楼梯间造型还是留下来了,而且学校维护得特别好,这么多年过去,依然结实、好看,这就够了。”

图片

图片

“这里以前还是土坡,没有栏杆,我们就在这‘冲上冲下’,玩得特别开心。”“这是梯云阁,以前我们就在这里面上音乐课,因为是老房子墙体比较厚,回声很强,我在里面唱歌总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漫步在校园之中,总能拾起过往的碎片,美好的回忆不断涌现。“这树都120岁了?和学校同岁!我怎么感觉四十年多前我还在这读书的时候,这树就有这么大了。这么多年过去,它还是这么有精神,就像母校一样,一直陪着一代代学生成长。”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与醴陵一中的联结从未中断。继科技大楼之后,教学楼、图书馆、新校门等一座座建筑,也相继从他的设计图上变成了校园里的实景。

“环境的滋养,知识的熏陶,我一直都很感恩。很荣幸也很感激母校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虽然这些项目规模不算大,但每一个我都亲力亲为,从构思到画图,再到跟进建设,总想把最好的呈现给母校。” 张宏儒说,母校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的青春记忆,设计时他总会不自觉地融入对校园生活的眷恋,希望这些建筑不仅实用,更能成为学子们记忆里的温暖符号。

图片

图片

谈及为何会选择学建筑?张宏儒讲起了一个小故事。1982年,醴陵一中老图书馆刚刚建成,课间休息时张宏儒为老图书馆画了一幅约半米宽的钢笔画,并在画的右上角题了两句:历几十年风雨三棵劲松苍而不老立山头,藏数万册书刊一座新楼简而不陋隐林中。“老师见到后,让我将画上交了。过了几天,我在图书馆里看到画装上了玻璃画框,挂在门厅的墙上。后来我想,是不是冥冥中上天已有安排,我成为了醴陵一中第一个攻读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多年后方勇校长请我在这同一块基地上设计一座新的图书馆。”

2023年,有着“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开奖。湖南一座小城的中学图书馆,从全球108个国家及地区63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银奖。这座图书馆,就是张宏儒为母校设计的“树林图书馆”。

图片

图片

“山上满是树木,抬头一望,恰如一片‘青云’,最老的树比学校的年纪还大一截,它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我想也许这些‘树家族’才是这里的主人。图书馆,不过是客居在这片树林而已。”张宏儒说,要让师生走进图书馆就像走进树林。

图片

图片

图书馆外墙弧形展开的雨棚上,开着几个圆形和三角形的洞口,三棵大树从建筑内部穿顶而出。从这些树下走进图书馆,大厅内一个贯通屋顶的玻璃小院映入眼帘。院里两棵肆意生长的大树,好似组成了一个微小的“生态园”,又像是一处特殊的天井。走进图书馆,抬头就能看到枝叶从天花板的开口处伸展出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室内,落在书架和书页上,营造出一种 “在森林里读书” 的惬意氛围。人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图书馆的瓷片墙

图片

图片

大厅的瓷灯罩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想读书不一定是正襟危坐,我希望在这里知识能自然而然流入脑中。”“这块十七种釉色七千多片瓷片组成的墙,从决策人员到施工人员,我请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选取了各自喜爱的釉色,并将他们的名字篆刻在瓷片上,嵌入这面墙,既是一种盖章落款的意思,也希望传递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外立面我是设计了像博古架,也像书架,如同立放了很多书在这。”“围墙我藏了一个‘上’字,如果不仔细看可能看不出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希望也是祝福。”他将对学校的热爱、对建筑设计的热爱,藏进了一个个巧思之中。藏进楼里的亭子,融入森林的房子……一个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图片

“有次冬天正巧遇到了下雪,我刚走进图书馆就看到好多学生往上跑,我不明所以跟着跑到楼顶后恍然大悟,原来大家是上来拍照的。”张宏儒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或许多年后,这群学子在图书馆拍下的雪景图,会成为他们与母校间独特回忆的见证。

如今,醴陵一中的美名传遍三湘大地,我想,“湖南最美中学” 的称号不仅源于其百年文脉、人才辈出的深厚底蕴,更离不开校园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精心营造。张宏儒设计的建筑,或古朴典雅与梯云阁等传统建筑风格相融,或现代简约充满活力,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又为校园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校门庄重大气,门楣上的校名苍劲有力,既彰显着学校的历史厚重,又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位追梦的少年;教学楼的走廊宽敞明亮,课间时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此回荡,阳光透过窗户,将青春的身影拉得很长;图书馆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树叶的轻响交织,成了校园里最动听的旋律。

“毕业这么多年,母校一直记着我,给了我一次次为她奉献的机会。这次120周年校庆的时候应该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回到母校,我想这里肯定是大家最愿意来拍合影的地方,因为前面这个大台阶简直就是为拍合影设计的。” 站在新建成的醴陵一中校门,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张宏儒感慨道,这份与母校的 “羁绊”,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融入他的设计里。在醴陵一中120周年的时光长卷中,张宏儒用设计与热爱为母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南最美中学” 的声名远扬,离不开无数像张宏儒这样的 “筑梦人”。他们带着青春的记忆归来,用热爱与坚守,为母校搭建起成长的舞台、编织起美的画卷,让醴陵一中的故事,在时光流转中愈发动人。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