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烟花论坛和花博会系列评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湖南醴陵何以信心满满?
评论员 张洁
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璀璨耀千年。
国际烟花论坛,堪称全球花炮行业的“达沃斯”,何以垂青和选择醴陵?缘于历史传承底蕴,缘于产业发展底气,更是缘于文化自强自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经典命题,在醴陵这座城市及产业发展上得到了生动诠释。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醴陵花炮产业如何以独特的品牌自信、文化自信挺立潮头?其“信心满满”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
全力传承,拓宽文化实力“新媒介”
据史料记载,花炮始于唐、兴于宋。公元621年,李畋出生于醴陵麻石村。唐朝初年,瘟疫流行,李畋将火药装在竹筒中,用引线点燃,发出清脆声响,驱散瘴气。后人为纪念李畋,尊他为“花炮祖师”。
从此,这一技艺绵延千年,也成为全世界人民托付心愿、表达情感、寄予祝福的重要媒介。巴黎凯旋门烟火表演、日本花火大会、迪拜哈利法塔烟花表演等,都成为一种期许。这些烟花,大部分来源于中国。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花生产、出口和消费国,其烟花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90%、世界贸易量的80%。
在中国文化的灿烂星河中,烟花以其震撼人心的美,承载着民族的寄寓。在全球烟花产业的版图上,湖南醴陵无疑是闪耀的坐标之一——这座被誉为“中国花炮之都”的城市,将烟花做成了年产值200多亿元的支柱产业,让中国花炮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醴陵花炮产业的信心,源于它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全球非遗保护的浪潮中,传统烟花爆竹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醴陵作为核心产区,在花炮文化话语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原产地“背书”,也让醴陵烟花自带文化媒介的实力。
全域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中国烟花产业进阶之路,是文化自信与产业创新交织的奋斗史。近年来,醴陵将烟花产业文化融入文旅发展,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构建产业“新模式”。
醴陵是丰富的。这里是中国花炮之都,还是中国陶瓷之都、中国生态美食地标小炒之都。利用独特的产业文化,醴陵打造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醴陵三宝IP”,融合发展,放大产品的附加值。
即将到来的19届国际烟花论坛和首届湖南(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醴陵同样走的是深度融合之路。此次盛会,醴陵不仅准备了29项活动,还推出了系列旅游优惠包;不仅有全球顶尖花炮行业会议、7场国际焰火展演、“醴花潮玩”等,还融合烟花、瓷器、美食,开展千年瓷都捡好瓷、醴陵味道嘉年华等活动。醴陵深知,在举办全球行业盛会的机遇面前,打造醴陵城市品牌,展现产业自信风采,就是在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全球视野,打造文化输出“新渠道”
19届国际烟花论坛和首届湖南(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是一场链接世界的相聚。此次盛会,将有60多个国家600多名外宾参与,是醴陵历史上规模最大、接待外宾最多的一次国际盛会。
以活动为窗口,打造文化输出“新渠道”,醴陵做足了准备。从开幕式到各项活动,均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标杆进行创意设计,既有浪漫灵动的西方美学,还有大气华美的东方神韵。特别是民俗游园活动,不仅让烟花融入中国国风元素,也让醴陵地方特色,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醴陵的底气,源于其扎根民族文化的定力,源于其拥抱世界的魄力。当中国的烟花绽放在全世界的夜空,或许可以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以开放之态链接多元文明,才能让传统技艺历久弥新;以坚守之姿赓续文化根脉,才能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