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重托赴盛会,心系民生献良策。2022年全国两会已经开启,第十次参会的我市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再为醴陵陶瓷“代言”,此次她带去的多条建议中,有三份与陶瓷密切相关。
醴陵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区主要分布于沩山村,村内保存有宋代以来与瓷业相关的古窑址、瓷泥矿井、练泥作坊等文物点194处,还有完整的古建筑群7处,传统建筑123栋。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罕见的文化内涵高度丰富的特大遗址,醴陵窑不仅是我国古代瓷业生产历史的活化石,对研究南方地区的瓷业发展和交流有重大价值;这里创烧的釉下五彩瓷,还是中国陶瓷科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中国瓷器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
由于文物保护难度较大、文物专业人才不足、文物保护资金不足,黄小玲在《关于建设醴陵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议》中提到,建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牵头,财政部等部委支持,全力支持以醴陵窑核心区沩山窑区为中心打造醴陵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三高四新”等国家、省级示范点。
醴陵窑作为醴陵陶瓷文化底蕴的象征,开发保护尤为重要。但要想让醴瓷彰显出实力和地位,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黄小玲表示,应从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陶瓷)集群发力。
在《关于支持醴陵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陶瓷)集群的建议》中,黄小玲提出,醴陵在国内是与景德镇比肩的陶瓷主产区,有陶瓷企业65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35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位居全国前列。多年来,醴陵一直致力于推进陶瓷产业集群的建设,打造了点—线—面—体的产业生态,培育了一批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围绕陶瓷新材料、日用瓷、电瓷、艺术瓷等细分产业打造了细分产业链,产品包括日用瓷、工业瓷、艺术瓷三大类4000多个品种。
但醴陵陶瓷同样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产业结构不优、产业供应链脆弱、产业品牌影响力不高等因素,制约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黄小玲建议国家支持醴陵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陶瓷)集群示范区,并在工业用地指标、水电气供应、泥矿资源、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展形象,促发展。醴陵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创新工艺水平先进、产业基础较为雄厚。黄小玲告诉记者,醴陵已具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她在《关于支持醴陵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议》中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醴陵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并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对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政策支持力度,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大陶瓷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传承创新陶瓷文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