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现代“熊希龄” ——谨以此文缅怀林家湖先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者按: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的精美令世人为之惊叹。如今,醴陵陶瓷业蓬勃发展,这离不开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众多业界大师和大匠们。但也许鲜为人知的是,它更离不开让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重新恢复和延续的林家湖先生。今年是先生辞世30周年,让我们跟随作者龙喜平的文章,一起缅怀这位传奇人物。

今年是醴陵釉下五彩技艺恢复第一功臣、醴陵釉下五彩领军人物林家湖先生辞世30周年,作为一名醴陵瓷器爱好者的我,感到不写点什么作为纪念,觉得心中有愧!

林家湖,又名林镜,1930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嘉树镇豆田村。是1955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组建者之一,担任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设计室主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性产业“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抢救、恢复、振兴的主要功臣和领军人物。

其贡献,笔者归纳主要有两点:

01

组织举办陶瓷美术训练班

笔者收藏了一方颜料盒,此盒柴窑烧制,上方点缀有青花小印,釉水肥润,非常精美,是1948年林家湖先生的一名学生赠送的。目睹盒子里面玛瑙红等颜料的残留,仿佛林公依然健在,此刻就在我们身旁挥毫,全神贯注正在瓷上作画,令人唏嘘不已。1948年林家湖年仅18岁,正是翩翩少年,就拥有如此精美的颜料盒,并且带了学生,受人尊重,说明林公技艺精到,聪慧早熟。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这一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颜料盒的身上反映出林家湖在建国前就具有不凡的艺术修养和功底,从而证明林家湖在建国前后(醴陵1949年7月25日解放)有举办美术训练班的实力。美术训练班(老师有:杨卓湘、潘树棠、吴寿祺、丁华汉、邓文科等)到1957年共办了13期,学员300多名,这些老师和学生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发扬光大的中坚力量,其中佼佼者更是成为一代大家。此后醴陵釉下五彩被选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成为国家政治机关场所用瓷,成为联合国用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收外汇,为国增光,名扬天下。

“提高素质,教育先行”,招收一批15岁以下的学员,“从娃娃抓起”,办好训练班,提高整体水平,这一系列举措,为醴陵瓷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林家湖作为训练班出色的管理者、组织者,在历史的造化中,凭借自己的聪颖天赋以及对醴陵细瓷事业的执着,和那个时代涌动在血脉中的“公而忘私”的品德,开创了能够比肩景德镇的醴陵瓷业新篇章。

“前有熊希龄,后有林家湖”,此言不差也。

02

成为吴寿祺老先生的伯乐

吴寿祺,生于1886年,字官翰,醴陵八步桥人。1906年考入醴陵瓷业学堂速成班。1935年失业回家务农。直至1955年调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至于林家湖是如何查访到吴寿祺老先生,并举荐、延请他入职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很多书籍、文章都有介绍,我就不再赘述。这里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一是请吴寿祺老先生出山,在前期的查访过程中,邓文科同志也是功臣(林公自己写的文章有提及此事)。二是吴寿祺老先生参加工作的时间。很多文章都写到是1955年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参加工作的。笔者认为有误,事实上1950年林家湖本人已经是醴陵县手工艺人联合合作社的社员,后来在醴陵县工商联办事处的支持下,开始举办陶瓷工人业余美术训练班,1953年查访到吴寿祺老先生来训练班任教,并于1954年先吸收吴寿祺老先生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醴陵县手工艺人联合合作社的社员(集体工),1955年,经林家湖推荐,吴寿祺正式调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成为国家工人(彩绘)。

笔者曾在2020年的夏天经湖南省档案馆叶馆长介绍,到醴陵市档案馆学习。其时,天气燥热,位于醴陵市市民中心三楼的档案馆凉爽而又安静,我静下心来,连续一个星期,有幸查阅了大量珍贵史料。其中一张干部履历表,清晰地记载了吴寿祺老先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是1954年。正式调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成为彩绘工人的时间是1955年10月。

图片

图片

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林家湖对革命事业忠诚、对人才求贤若渴之心,就没有一代宗师吴寿祺老先生重出江湖,更谈不上几乎失传的醴陵釉下五彩会在建国后登上顶峰。

除了上述两点外,林家湖还在“三烧制”改为“二烧制”,颜料配色等方面都有建树,贡献颇丰。但是上文提到的两点尤为值得大书特书。

林公人品高尚,诲人不倦,其贡献,高山仰止,永垂青史!

注:

1、“醴陵釉下五彩技艺恢复第一功臣”,(该表述见于“醴陵市档案馆”醴陵瓷业公司文件所载)

2、“醴陵釉下五彩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杨龙先生所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