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时评
“融”出三重境!醴陵如何“越过山丘见山河”?
评论员 曾玄风 张洁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时代洪流奔涌不息,媒体版图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从电视荧屏的黄金宠儿,到信息爆炸的新媒体崛起,从“困境”到“困惑”,地方媒体的生存突围与融合突进,路途艰辛,任重道远。
浪潮翻涌,我自泰然。近几年,醴陵市融媒体中心以改革之刃,蓄融媒之力,以创新之举,赋融媒之能,书写了一份骄人的答卷,跻身全省县级融媒“第一方阵”。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绘了治学三重境界,亦称人生三重境界。醴陵融媒在“融合”道路上登高望远、行稳致远,其实也历经三重境界,与之异曲同工、呼应互通,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内“融”之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答好这道大题,醴陵融媒趁势而为、造势而上,加快改革步伐。面对这一时代命题,醴陵融媒深知,唯有涅槃重生的魄力,方能打通血脉,重塑肌体。
改革序章,往往始于最深刻的“自我革命”。从传统“大屏”的舒适区转向“小屏”的广阔疆场,思想的解放、机制的转变、新旧的沟壑,无不带来剧烈阵痛。醴陵融媒毅然决然,开启刀刃向内的变革模式。
坚定“移动优先”理念,全员皆是“新媒”。过去,醴陵融媒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行,各自为战。解散新媒体部,全中心部门发力新媒体。完善“136”运行管理模式,以移动优先为内核,以内容生产、平台运营、经营创收为抓手,辅以采编、分发、考核、激励、协作、监督六大机制,构建起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机制。同时,实行项目制,从《湘寻》微电影首创跨部门组队,到《大道有为·醴陵人在上海》的成熟合作,再到瓷博会、炒粉节的全媒体策划,处处有“融”意。昔日的单向传播,蜕变为多元互动交响,以“更快之敏、更新之变、更懂用户之心”的强音,牢牢占据新语境下的主流高地。
打破“传统机制”藩篱,激发内生“潜能”。在事企一体化试点改革的探索中,醴陵融媒尊重市场规律,用绩效牵引效益,以作品赋能品牌。一篇美文助推城市影响力,个体收获具象的“幸福感”;一条短视频破圈引爆百万浏览量,团队的创造价值熠熠生辉;“多劳多得、优劳更优”,“编内编外、同酬同绩”,一线创作者摇身变为奔赴市场蓝海的激情“创业者”。“付出即见回报”成为激励人心的日常图景。
强化“专业品质”思维,筑就传播“高地”。醴陵融媒被唤醒的创造力,在指尖流淌,在平台绽放。“醴陵发布”公众号位居湖南政务新媒体前列,年增活力粉丝10万余;抖音、小红书、B站等年轻潮头阵地亦星火燎原,精准触达从“70前”到“10后”的广泛人群。单日原创作品最高峰达50余条,千万级现象级话题频频引爆全网。近年来, 醴陵融媒相继获得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调研和推介。同时,获得国家级、省级等行业专项奖项,在全省120余家县级融媒体中名列前茅。《你好,醴花》《选择》《人生当如瓷》《醴陵引力》《天下好“醴”》《喜欢你,来》等多部作品更如潮水漫溢,牢牢占据万千网友的“情绪水位线”。
生存,只为底线;生机,方为底气。醴陵融媒在内部融合的路上,经历了“独上高楼”的迷茫和困惑,同样也有“望尽天涯路”的阵痛和决心。
中“融”之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融媒为桥,赋能城市发展。内部脉络畅通后,醴陵融媒视野愈加辽阔:融媒之力,非仅报道工具,更应是城市发展的“超级催化剂”与品牌崛起的“首席运营商”。主动卸下“单一新闻机构”的行囊,以全情投入的姿态,踏入与醴陵这座城市命脉深度共振的磁场。
立足产业基础,融媒化身“破题者”。“来醴陵捡瓷器”,一场精心策划的现象级传播事件,席卷全网流量超5亿!作为中国陶瓷之都,醴瓷此前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醴陵融媒敏锐捕捉机遇,打造“捡瓷”IP,绘制捡瓷地图,组织高校学子沉浸体验,广邀全国“网红”达人花式打卡,使“捡瓷器”从作坊走向高校、走向网红街区、走进汨罗龙舟赛现场,并顺势延展为“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赏大戏”的多元文旅盛宴。无数游客发出由衷赞叹:“因为捡瓷器,才真正认识了醴陵!”媒体之“融”,点燃产业之光。仙岳山街道万宜村企业和村民代表,手捧锦旗而来,“全媒传播,策划捡瓷;全网引爆,助推振兴”16个烫金大字,不仅是一份深情赞誉,更是醴陵融媒以赤子之心托举产业振兴的无声证言。
立足重大节会,融媒蝶变“总导演”。瓷博会、花博会、炒粉节等,醴陵融媒的身影绝非旁观记录者。从前沿策划、立体执行到矩阵传播,深度嵌入全链条,将报道升级为一场场融合了深度评论、短视频爆款、热点推文的媒体盛宴,成为城市活动的“最强音”和“扩声器”,持续擦亮“醴陵融媒策划+”的卓越活动品牌专业IP。
立足千年文脉,融媒深植“创造力”。知名作家、出版家,渌江书院山长龚曙光的金句“醴陵满城皆故事”,道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醴陵融媒以此为使命,深耕地方文脉,红色故事、渌江书院系列故事、渌江夜话等系列文化产品灿然绽放,以新媒介活态传承古老基因,厚植桑梓情怀,让醴陵的故事乘“融”出海,远播四方。
“新闻生产力”具象显现,城市知名度与综合实力节节攀升。醴陵一年17次登上央视,城市品牌流量从千万级跃升至十亿级;在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中,醴陵强势升至第48位;2024年,醴陵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分别名列全国百强第 32 位、第 53 位,成功实现“双进位”。
与城市融合,自有醴陵融媒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专情执着与深情浇灌。
外“融”之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界共融,点亮星河。融合的高境界,在于突破有形疆界,构建开放无边、价值共生的大传媒生态。醴陵融媒迈向此境,视野已超越本土,拥抱广阔天地。
注重资源整合,借力汇智共赢。“融媒会客厅”,成为“智慧引力场”。资深评论家、文化学者高明勇、王言虎、欧阳烈丹、王小杨,成为“醴陵城市观察员”,以精品佳作为醴陵前行把脉,以深邃洞见为醴陵发展献策。杨国平、阮国新、张志、陈和西、柯亦兵等丹青名家,李兵、卢莎莎、刘明艳、黄亚萍等播音主持“大咖”,集体受聘为“醴陵融媒文化顾问”,专业“智识”汇聚县域,悄然埋下文化“破圈”之密钥。7月18日,他们齐聚均楚镇青山村,直播共话振兴,助力“桃形李”狂销万斤。文化“软实力”,结出惠民“硬果实”。
联动高端平台,声量响彻云霄。与红网、潇湘晨报等省级主流媒体结成战略同盟,形成合力、资源共享。联手湖南大学、湖南师大学府,共建“融媒体实践基地”,打通学术高地与媒体一线的循环,让实践与理论互哺,创新活力奔涌不息。
引发网友共鸣,吸引流量汇聚。积极与外部网红、自媒体协同发力,在节庆盛会中形成传播“聚变”,让网络的“流量池”,随时传递给网友。利用“渌水时评”这一旗帜鲜明的常设性评论阵地,集纳特约评论专家的思辨力量,输出观点鲜明、导向精准的原创评论,填补了县级融媒体在高端舆论引领领域的空白,稳稳擎起主流价值之光。
醴陵融媒“外融”之路,构建起一个全社会共创价值、共享成果、共赢未来的无垠传播新生态。“融”非终点,“融”有天地。当迷惑间“众里寻他千百度”,其实,早已有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和惊喜。
越过山丘,终见山河。从破除自身壁垒的坚韧,到无限赋能城市的炽热,再到连接外围共生的辽阔,醴陵融媒的使命,早已超越见证者的角色,正以澎湃动能,深度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醴陵融媒融出“三重境界”,成功越过重重山丘。唯愿这束源自“中国瓷都”的魅力“融”光,辉映更璀璨的星河,照亮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