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时评
醴陵撤县设市40周年系列评论——
醴陵产业40载:瓷花铸魂,向世界而立
评论员易俊杰
渌水潮涌,四秩春秋。如果说文化是醴陵最厚重的底蕴,产业就是醴陵最鲜明的底色。在千年窑火与时代炬光的交映中,这抹底色淬火生辉,化作富民强市的磅礴引擎和壮阔史诗。自1985年醴陵撤县设市,四十载风雨兼程,醴陵产业发展终成华丽蝶变。从传统瓷花双星到现代工业体系初成,经济规模跃增近140倍,以全国百强之姿叩响“千亿时代”大门,一座“产业之城”正在湘赣门户傲然崛起。
多元裂变,从“双星闪耀”到“群峰竞秀”。以瓷为骨,构建“青釉立柱”,以花为魂,尽显“流光华彩”。今日之醴陵,早已泼洒出更为绚烂的产业画卷。陶瓷集群年产值超700亿元,花炮年产值225亿元,玻璃集群冲刺百亿规模,服饰年产值超50亿元,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大幅攀升。更令人瞩目的是“文旅+”裂变效应——一场“捡瓷器”活动引流百万人次,一碗炒粉撬动十亿级流量,瓷博会与花博会吸引全球客商。2024年,醴陵17次亮相央视,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17亿元,从“双轮驱动”到“多翼腾飞”,醴陵用多元产业生态诠释了县域经济的无限可能。
集群成链,从“散点星火”到“燎原之势”。产业兴城,集群为钥。醴陵以“园”聚链、以“链”强产,陶瓷产业园、电瓷电器产业园、玻璃产业园、服饰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竞相绽放,纷纷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陶瓷产业园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瓷绝缘子全球出口第一,日用瓷产量占全球1/4;花炮产业占据全球市场20%。产业链深度整合链出新纪元,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落地生根,中南最大泥釉模配制平台、电瓷电器国家级检测平台相继建成,花炮物流国际港打造43亿元级一站式采购中心,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的大型焰火燃放场在中国陶瓷谷投放,“中国职业服装名镇”规模效应凸显,玻璃企业协同并进……从“单打独斗”到“军团作战”,醴陵以集约化之力,让传统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巍然屹立。
智创未来,从“窑火淬新”到“智慧烙印”。以创新赋能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核心,醴陵产业深深融入时代血脉。当5G信号接入千年窑口,醴陵开启了“数智革命”。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超过70%,全国最长日用瓷智能线、全省首条等静压生产线在此落地,AIOT智能平台、MES信息系统等实现制造过程可视化管理,3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背后,是“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硬核支撑。花炮产业同样破茧新生,全球首条组合烟花自动线投产,国家级爆竹自动化生产试点落户,“城市烟花”重塑行业生态。从泥坯到云端,从火药到代码,醴陵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三化融合,为传统产业注入时代灵魂。
品牌出海,从“湘东匠造”到“世界名片”。品牌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醴陵陶瓷16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0个中国驰名商标闪耀全球,釉下五彩瓷列入国家级非遗,“红官窑”见证大国外交。“醴陵花炮”“醴陵烟花”“醴陵鞭炮”等一系列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熠熠生辉,点亮各种盛典和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璀璨夜空,“复兴号”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国重器镌刻着醴陵元素,全国轨道交通冷却系统皇冠、全国首条微晶盖板玻璃生产线等一个个全国之最在醴陵生根开花。从“卖产品”到“树品牌”,醴陵让世界看见“湘东明珠”的产业雄心。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瓷花共舞、百业欣荣”的绚丽工笔画,在醴陵大地徐徐绘就。株醴融城对接“制造名城”的创新动脉,这座以泥与火重塑筋骨的产业之城,伴随着时代浪潮的涌动,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版图上刻下自己的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