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丨醴陵:一座中部瓷都的转型与崛起

醴陵:一座中部瓷都的转型与崛起

醴陵城市观察员:王小杨

一江两岸美景。(彭雪飞摄).jpg

“瓷都”醴陵一江两岸美景。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现代化蓝图中,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成为央媒评论的高频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要“厚植基层土壤”,县域正是这一伟大进程的基本单元。透过县域看中国,既能观察发展质量,也能洞察治理能力。放眼中部地区,湖南醴陵这座“瓷都”正在以稳健步伐书写转型与崛起的县域样本。

四中全会蕴藏着县域发展的机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即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全局。央媒评论普遍指出,县域经济是支撑国家经济韧性的基本盘,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实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与治理创新的协同推进。

从战略协同的角度看,县域发展不再是孤立运行的小循环,而应主动融入区域大格局。醴陵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腹地,既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又在文化、生态、人文等方面兼具优势。它正好处于高质量发展与县域协同治理两大议题的交汇点上。

从人文经济视角看,新华社评论强调的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和经济交相辉映、价值共生。对于以陶瓷闻名世界的醴陵而言,这既是传承优势的契机,也是推动文旅融合、释放文化经济新动能的方向。

县域治理方面,人民日报连发八篇文章深入系统阐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出创新治理机制、激发基层活力,是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醴陵近年来推行的“两下两上”基层治理模式,正是地方在这一领域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时期的县域实践

作为全国知名的陶瓷之都,醴陵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工业体系的转型。2024年陶瓷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增长10.8%,花炮产业增长13.5%,醴陵经开区技工贸收入突破900亿元。传统支柱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赋能焕发新生机。2025年,醴陵入选全国新型工业化标杆县第三梯队第二名,成为中部县域产业升级的代表。同时,醴陵积极布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大唐沩山50兆瓦风电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绿色制造与清洁能源体系正在形成,产业结构从“制造”向“智造+绿色”升级。

醴陵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依托陶瓷产业技术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科研平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智能陶瓷、功能陶瓷、新材料等前沿项目快速成长,让传统产业拥有了现代科技的灵魂。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使醴陵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

陶镇.jpg

“中国陶瓷之都”醴陵。

醴陵深知文化是县域竞争的软实力。依托“中国陶瓷之都”“中国花炮之都”两大IP,打造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醴陵三宝”文旅品牌,跻身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百强。图兰朵陶瓷主题酒店的建成运营,不仅是产业链延伸的成果,更是文化创意与产业创新结合的标志。红色文化、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交织成多元文旅新格局,县域文化自信在融合中不断提升。

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醴陵坚持以绿色为底色。醴陵经开区连续三年获评湖南省环保信用“诚信园区”,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双赢。沩山、仙霞山等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既拓展了生态经济空间,也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在经济转型的同时,醴陵注重补齐民生短板。城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基层运转经费提高至每村49.5万元,每个社区71.56万元。新增财政预算497万元专项用于社区工作者薪酬改革,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劲创新”。

县域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醴陵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吸引产业人才、科研人才与文旅创意人才回流。通过“项目引才”“平台育才”“机制留才”三位一体策略,形成“人人皆可成才、处处激发创新”的良好氛围。

以“瓷都实践”诠释中国式现代化

自受聘“醴陵城市观察员”以来,我在醴陵实地调研考察了多次,也常将其与其它同类型城市进行对比思考。可以说,醴陵的崛起,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传统制造到现代工业体系,从单一产业到多元融合,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醴陵以自身转型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如何在县域层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醴陵的经验表明,县域现代化不是缩小版的城市化,而是一种立足本地禀赋、融合创新与治理的系统工程。它让人们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叙事,正在无数个像醴陵这样的县市中具体展开。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醴陵应继续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在以下方面深化突破: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延伸陶瓷、电瓷等主导产业链条,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县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巩固“两下两上”和片组邻“三长制”等创新成果,使基层治理更高效、更具活力,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经验,为全国县域提供样本。

三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借助长株潭一体化和湘赣边合作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加强交通、科技、生态、产业等领域的联动,共建区域增长极。

四是强化文化赋能。以陶瓷文化为核心,推动文化创意与数字经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瓷都。

五是培育创新生态。完善创新平台和政策体系,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吸引青年人才和科技资源汇聚,为“十五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从产业蝶变到治理创新,从文化振兴到绿色发展,醴陵以坚实的步伐诠释了中部县域的转型之路。它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更是支撑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的根基。未来,醴陵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塑造一座中部瓷都的崭新形象,为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启发性的醴陵样本。

图片

作者简介:王小杨,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编委、理论评论中心主任,醴陵城市观察员,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湖南工商大学硕士生业界导师,湖南省省情研究会常务理事。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