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不止于瓷,还有一种家的召唤

春去秋来,釉彩生辉。在醴陵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喧嚣与雅静之间,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万丹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熟悉而温暖的风景。从2019年至今,五年光阴,五度赴约,他携家人从最初的“观光客”,变成了醴陵瓷文化的“老朋友”与“代言人”。

诚意之礼,国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醴陵瓷,又被称为‘国瓷’,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号,更是一段辉煌的历史。10月2日,在醴陵市工艺美术协会展区,万丹站在一件釉下五彩精品前,目光中流露欣赏者的热忱。他娓娓道来,新中国成立初期,醴陵瓷以其独特的釉下彩技艺、健康环保的特质和清雅脱俗的品格,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奠定了“国瓷”地位。

“尤其这釉下彩,”他解释道,“色彩绘于釉下,高温烧制,永不褪色,且不含铅镉,完全契合当代的健康生活理念。”在他看来,醴陵瓷博会的最大成功,在于搭建了一个无界的舞台,不仅让本土的“艺术瓷”与“日用瓷”大放异彩,更吸引了景德镇、德化乃至海外的顶尖品牌同台竞技。

醴陵瓷博会上展览的德化白瓷

“在这里,你能一眼千年,纵览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脉络与精华。更可贵的是,它让阳春白雪的艺术真正走入了寻常生活。你看,即便是大师级的作品,其定价也充满了诚意,真正实现了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承之旅,从婴儿车到“小收藏家”

对于万丹而言,醴陵之行早已超越了个人的喜好,升华为一场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传承之旅。“最初来的时候,我们家孩子还小,是推着婴儿车来的。”他笑着回忆。时光在一件件精美的瓷器间流淌,文化也在无声地浸润中传承。在婴儿车里的孩子,慢慢长大,从被动的“观看者”到主动的“参与者”,会走以后,孩子对瓷器充满了好奇。“总是想要去摸一摸,我们总是要提醒他,千万别打碎了。去年,他已经知道给自己买瓷器小礼物了。”万丹告诉记者。

醴陵陶瓷博物馆

“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Chinese like China—中国人热爱瓷器,这份源自血脉的文化认同,不需要说教,而是在每一次触摸、每一次欣赏中自然建立的。”展会之外,他们一家还去逛了醴陵陶瓷博物馆。万丹说,醴陵陶瓷博物馆本身独具匠心的“陶罐”造型,就是一种无声的美学宣言,给游客极强的视觉冲击和美学享受。

探索之趣,烟花、名人与未尽的旅程

尽管已是第五次到访,万丹却连连摆手,称自己对醴陵的了解仍只是“冰山一角”。“醴陵的底蕴太深厚了。它不仅是‘瓷城’,还是闻名遐迩的‘烟花之都’,更是近代史上名人辈出的地方。”他提到之前只走访了李立三故居,还有左权、耿飚等众多革命先辈的故迹未曾探寻,当地的自然风光与特色美食也尚未深入体验。

李立三故居外景

“只来五次是远远不够的,蜻蜓点水式的游览也不行。”万丹教授此次早已做好规划,“我们这次打算住上三天,除了必看的展会和新品,一定要去那些心仪已久却未能成行的地方走一走,静下心来,好好品味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与人文内核。”他深情地说,即便没有陶瓷,醴陵以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黄埔军校前四期学员中,近40%是湖南人,而湖南人中又有约60%来自醴陵,这也绝对是一座值得专程造访的县城。更何况,这里还有如此迷人的陶瓷艺术!历史与陶瓷,双重文化的吸引力,让他和家人对这里流连忘返。

采访尾声,记者问道:“以后瓷博会,他们还会不会来?”万丹的回答斩钉截铁:“只要展会举行,我们一家人,一定会来。这已是我们全家心照不宣的约定。”

【记者手记】瓷,亦是“家”的印记

在万丹教授一家与醴陵的五载情缘中,我们看到的远不只是对精美瓷器的喜爱,更是一个关于文化认同、家庭记忆与生活美学的温暖样本。

陶瓷,在这里不仅仅是展品,而是可触、可感、可拥入日常的生活伴侣。它连接起过去与现在,沟通了殿堂与民间,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传递。从婴儿车里懵懂张望,到主动为自己挑选一份陶瓷礼物,孩子的成长轨迹,恰是文化基因薪火相传的最生动写照。

醴陵的魅力,或许正源于此。它既能以“国瓷”之姿彰显大国气度,又能以“民瓷”之态温暖市井人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陶瓷艺术的灵动,在此地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引力”。这引力,吸引着如万丹教授一般的知音,一次次归来,在釉色与烟火中,寻找精神的栖息地与情感的共鸣点。而这,也正是文化传承最美好、最富有生命力的模样。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