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釉色映山河:毛泽东与醴陵瓷的世纪情缘

1974年冬,长沙蓉园餐厅。81岁的毛泽东指尖轻叩瓷碗,清越之音穿透满室寂静。“家乡的瓷器真好!”碗壁怒放的红月季——釉下彩绘的芙蓉国魂魄,此刻在领袖掌心温柔流转。这只醴陵特制的四季花碗,竟牵连着半世纪前农家小碟的往事,一场关乎千年窑火存续的国瓷复兴史诗,由此溯洄展开……

重生之路:从国瓷摇篮到红色官窑

图片

毛泽东与醴陵瓷的渊源可追溯至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期。醴陵乡民以釉下彩碟盛装辣子腌姜待客的淳朴情谊,深烙于领袖心间。“醴陵釉下彩拿过国际金奖,如今怎样?”30年后他在广州听取湖南省委领导汇报工作时的震世一问,催生了醴陵陶瓷史上最壮阔的复兴图景——国家斥重资成立陶瓷研究所,星火、永胜、国光等瓷厂沿渌江次第崛起。1958年全国独一的釉下五彩瓷生产基地群力瓷厂建成投产,曾因战乱濒临灭绝的千年窑脉终得续存。

图片

图片

转年新春,5万余件釉下彩瓷肩负神圣使命奔赴北京,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和工人体育馆茶具、单杯、烟灰缸等烙刻醴陵红印,这批名为“三馆瓷”的国礼首开釉下五彩进驻国家殿堂先河,自此醴陵瓷频现国宴餐桌与外交国礼,荣膺共和国“国瓷”称号,“红色官窑”美誉传遍四海。至上世纪70年代,醴陵已崛起为中国第二大瓷都,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瓷伴人生:从胜利杯到生命最后的碗盏

1958年4月,一纸密令送达湖南陶瓷研究所:“为中央首长特制茶杯”。六款器型历经60昼夜四轮修改,同年6月20日湖南省委传来毛泽东首肯的喜讯。七月流火中,首批60只素白瓷杯送入窑炉,试制成功。为纪念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茶杯被命名为“胜利杯”。此杯自1958年7月交付至1976年9月主席离世,十八年间从未离开其案头,并在《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刊载的历史影像中熠熠生辉。

图片

图片

随着毛泽东年事渐高,被称为主席“管家”的吴连登发现领袖常因批阅文件延误用餐。1974年醴陵匠人创新推出釉下梅花带盖鱼盘:胎体减薄30%适应老人家颤抖的右手,严丝合缝的碗盖锁住饭菜温度。从1960年仿制人民大会堂蝶花杯120套,到1972年献制中南海专用碗盘1195件,醴陵瓷渐次铺展成领袖生活长卷。毛泽东用上醴陵瓷器后,就没有换过,一直到他老人家临终前吃的最后一顿饭,使用的都是醴陵的餐具,可以这样说,是带着湖南乡情的醴陵瓷伴随着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绝釉永恒:八十一寿礼与世纪绝唱

1974年毛泽东最后一次返湘,在湖南省委九所“蓉园”一住就是114天。12月26日,适逢其八十一寿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平化提议烧制一批专供主席使用的瓷器,作为家乡人民敬献给伟大领袖的生日祝福礼物。根据中央有关部门要求,陶瓷研究所、群力瓷厂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研究小组多次试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主席用瓷”于11月烧制成功。

图片

毛泽东很满意这套四季花(月季、芙蓉、秋菊、腊梅)瓷碗,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乘专机到达长沙,两人一起用餐时,使用的就是这套餐具中的“红月季花瓷碗”。这套四季花餐具,选材上乘、器型优美、工艺精湛、装饰绝佳,把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瓷”亦显其至高价值,著名文物鉴赏专家李知宴说:“毛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时至今日,这套为毛主席制作的四季花餐具,已经成为当代醴陵瓷中的极品,被业界专家誉为“20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

图片

釉色长河,红色勋章。这泥火淬炼的岂止是器物?更是人民领袖与瓷都百姓血脉相连的世纪信物。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