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花描金薄胎碗 唐锡怀制。
著名作家、漫画家,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
刻花描金薄胎碗侧面。
刻花描金薄胎碗底款。
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的醴陵瓷每一个瓷片都有一段故事。要把它们拼接起来,就需要一个说故事的能手,何立伟,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长沙市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同时,他也被赞为最有孩子气的漫画家。这位写小说、画漫画的天真派大作家,他的纯真之眼,会怎么看待醴陵瓷呢?
说到醴陵瓷,一口地道长沙话的何立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何立伟早在2009年就在首都博物馆参与过一次醴陵瓷的布展,他是策展人,展览的开篇词是他写的。
“我记得展览名称叫‘历史的釉光’”,何立伟激动地说,他对醴陵瓷很有感情,尤其是清末烧制的醴陵瓷,流传在世的个个都是精品。醴陵釉下五彩瓷既是对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的继承也是对传统釉上彩的突破。其独特的釉下施彩技术是我国陶瓷事业的又一座高峰。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瓷器釉下单彩绘的面貌,使釉下彩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由于它色彩丰富,永不褪色,无毒环保,深受人们喜爱。
“就拿今天的瓷器来说吧”,话锋一转,何立伟指着一件刻花描金薄胎碗说,“虽然这是当代大师的作品,但从品相上看,还是秉承了晚清醴陵瓷一贯的艺术水准的。”
这个碗看起来很薄,“薄如纸,声如磬”,表面釉色柔和温润。匠人运用釉子的流动、透明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刀法,达到了“远看釉色近看花”,造型与纹饰浑然一体的境地。而且画的是芙蓉花,很有地域性。何立伟端详着刻花描金薄胎碗仔细地解说。
“湖南有芙蓉国之称嘛”,何立伟笑着说,这个碗就有了一些湖湘文化的味道。而且这个碗整体看,面很素,远远看着芙蓉花是隐隐约约的,要达到这种素雅天然的艺术效果,可见这位陶瓷艺术大师的刀功是相当了得的,看样子是得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熊希龄在醴陵办瓷业学堂那批老师傅的真传。
何立伟夸赞这是一件把审美做到了极致的醴陵瓷艺术品,而在得知这件刻花描金薄胎碗在一位长沙本地藏友手中后颇感羡慕。他希望这件瓷器能够被收藏好,被更多喜爱陶瓷的人欣赏到。
新闻链接
何立伟,生于1954年,长沙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沙市文联名誉主席。出版有《白色鸟》《小城无故事》《亲爱的日子》 等小说和散文集。曾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各种奖励达20种。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表。
刻花描金薄胎碗作者是唐锡怀,1940年生,湖南株洲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6年考入湖南陶瓷研究所学艺,师从陶瓷雕刻大师徐协和。曾作为突出的陶瓷艺术家被国家派往他国援助陶瓷技艺。1959年、1964年、1979年、1987年曾四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制作了《捏雕大花篮》《松竹梅》《喜上眉梢》《毛主席故居韶山》陈列艺术瓷。
刻花描金薄胎碗的主要原料为顶级瓷泥大球泥,采用手工拉坯成型,在未经粉面煅烧的薄胎上,绕碗一周,刻出精细的芙蓉花纹饰。碗口及足底分别刻出不同的连体图案,碗外表巧饰淡蓝色,之后碗口及足底再描上一圈如意图案的金边角。碗的胎体薄如白纸,画面刻画精细,完美呈现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2007年,刻花描金薄胎碗被选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醴陵)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精品展。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民间寻宝记·走进长沙,刻花描金薄胎碗经专家组评估鉴定入选“民间宝物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