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炒粉节,陶瓷、花炮博览会,捡瓷器等文旅节会活动的推出,醴陵已成为新晋网红小城。她历史悠久,东汉置县后,2000多年未改其名。她产业发达,全世界每4个瓷杯就有一个产自醴陵。她钟灵毓秀,仙山耸翠、渌水绕城,是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全国百座宜居宜业魅力县城。她经济富庶,位居全国县域百强,还是全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但是,你知道这座宝藏小城发展的底气来自哪里吗?有一家企业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那就是醴陵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它22年前强势入驻醴陵,以一场能源革命风暴,为今日的五彩醴陵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员工:笑泪歌哭画出你
帅旦作为2004年就已经入职醴陵中油燃气的一名老员工,她说,自己一直有个疑问:墙上公司2005年点火仪式的照片里,那个穿黄色毛衣的女士到底是不是自己?“其实我很开心能见证醴陵中油燃气开启醴陵能源革命的高光时刻。当燃气喷出火焰的那个瞬间,想到醴陵的企业和居民能用上我们公司的清洁能源,心情特别激动,和同事们一起很用力的鼓掌了很久。”帅旦回忆,当时场面十分热闹,省里有个政协副主席莅临,全国陶瓷主产区都有代表来现场祝贺。但很遗憾当年手机没有照相功能,自己未能在如此重要的时刻留下一张正面纪念照,只有一个疑似背影。
瞿志鹏是公司一名天然气门站的站长。入职10余年来,对他来说现在的工作可以说有点小确幸了:随着公司投资亿元的LNG应急调峰储配站2021年11月建成,自己再也不用为补充气源卸载LNG,在冰冻中煎熬了。回想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下游需求大于上游供应量时,公司为最大限度满足下游用气,都会调配LNG资源进行补供,多则每天卸10余台槽罐车近200多吨液化天然气到管道中去。但卸液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将-162℃的液体气化,现场都是白色的雾、周边温度达零下几十摄氏度,设备上、地上结着厚厚的冰,工作人员要进行卸车作业、除冰等工作,即使是夏天在现场也要穿厚厚的棉服来御寒,人员每半小时就得换班。工作量大时,多个部门安排多人不分昼夜,大家一起用木棍、铜锤敲打除冰保供。“储配站储存规模为2000立方米,折合天然气储能为120万方/年,它投入运行后,我们深夜除冰的工作少了很多。”说到这,瞿志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瞿彬现在是公司维抢队的代理队长,对他来说,现在的隐忧就是:紧急抢修任务少了,队友会不会需要转岗?“紧急抢修的工作量减少了,说明燃气事故越来越少,天然气用户的财物得以更好的保障。”瞿彬讲道,从业11年,大大小小的事故抢修,已经记不起参加了多少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深夜11点,我们接到任务,公司位于东岸村附近的次高压管线被野蛮施工的挖机挖坏了,燃气泄漏有爆炸的危险!并且管线下游的中、低压管网供应的客户全部受牵连。那次事故事态严重,关乎重大,我们在现场通宵达旦,与时间赛跑,忙了一整通宵才抢修好管道,最大限度挽救造成的损失。”瞿彬介绍,原来差不多一天都要出一、两趟抢修任务,随着公司2019年调度中心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上线和不断完善,现在三两天都难得有一次紧急抢修。“新系统就像一个最强大脑,可以眼观六路,管网的实时气量、工商户管理、管网巡检、无人值守监控、管道巡线人员的监视、气量异常波动的监控,甚至远程阀门开关的遥控都一目了然。让我们的管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健,少了很多突发事故。现在,我们反而担心,高科技会不会抢人饭碗。”瞿彬半开玩笑地说。
陶瓷企业:寒冬送暖感恩你
华联瓷业是醴陵中油燃气的最大客户,也是醴陵2005年第一批用上天然气的企业。早在2000年6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醴陵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醴陵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纳入了“西气东输”忠武项目计划。2004年6月,总投资近2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2005年11月8日点火通气后,年供气量为2.15亿立方米。“环保部门有人算过一笔账,2.15亿立方天然气可以代替煤28.8万吨,减少废气、烟尘排放约2.5万吨。”企业相关负责人侃侃而谈,作为一个传统的轻工业城市,醴陵是全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2004年就有大小陶瓷企业419家,总产值达50亿元,产品出口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值达1.5亿美元。“长期以来陶瓷企业以煤为原料,后来拓展到重油、液化气。但用天然气比液化气要节约35%至50%,而且温度的良好控制性,让陶瓷企业的一级品率提高了10%。”这位负责人回忆,“最惊险的一次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醴陵陶瓷出口遭遇寒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天然气带来的燃料成本下降、以及质量提升的增值,醴陵陶瓷行业会有多少家企业走不出那个冬天。”虽然因为立足各自的发展需要,醴陵陶瓷企业曾经和醴陵中油燃气在供气价格上有过分歧和磋商,但是醴陵陶瓷行业对中油燃气帮扶产业的举措由衷点赞。“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收紧,没有醴陵中油燃气,醴陵陶瓷生产还会是烟囱林立,黑龙盘旋的景象,醴陵瓷业或许会集体死在窑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油燃气对醴陵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居民用户:天蓝水碧为有你
市民李先生和程女士夫妇是上班族,每天的晚餐都要等下班回家才能做。“尽管到家晚,但是两个灶同时开火,半个小时菜饭也就上桌了。”因为吃足了烧煤球的苦,当2005年,醴陵中油燃气启动居民用户用气工程后,程女士第一时间报了名。“过去烧煤球,下班回到家,扯开封火筒,火势才会慢慢上来,先蒸饭再炒菜,没有一个多小时,一顿简单的饭菜都出不来。碰上买的煤球质量不好,就更为恼火。外出两三天,回家就要重新点火生炉子,特别麻烦。现在好了,只要轻轻旋动一下燃气灶开关,大火小火随意调节,方便又快捷。”程女士说,其实最令她开心的还是天然气入醴后,对环境的改善。“那时,我们住在姜湾上正街,楼下有个小企业,烟囱也不高,天天烟尘滚滚,弄得我们窗都不敢开。夏日的晚上,实在热得不行,只要把窗户打开,第二天起床,床上、窗上、桌上到处都是黑色的煤灰。更无语的是,脸上都被煤灰画了个大花脸。为此,还有邻居气不过,跑到6楼,用水管往烟囱里淋水。”回忆那时的场景,程女士直摇头。“如果没有天然气,醴陵城区到处都是黑烟滚滚,醴陵人的生活环境哪里会有现在这样宜居呀。别说爬山、逛公园、跳广场舞、搞文旅产业......只怕在大小几百个烟囱的包围下,连窗户都不敢开,门都不愿意出。天然气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确实为醴陵的天蓝水碧作出了巨大贡献。点赞!”说到这,程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一家公用事业服务企业而言,每一名员工、每一位用户都是时间的容器,收藏着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笑泪歌哭,将它们拼凑起来,就成了企业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剪影。现在,醴陵中油燃气已经走过了22周年。22年里,企业将一块荒坡野地建成了一家现代化公司;员工由原来的不足2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人;企业管网敷设达2000公里,居民用户达13万户,工业用户近400户,商业用户约上千户。
公司总经理陈刚介绍,现在醴陵中油燃气的管网已经覆盖了醴陵全市16个镇街,网络还在不断延伸。面对逐渐饱和的市场,企业正着力强化优质服务,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兴安。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企业已经安全运行67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