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化石为证!3.4亿年前醴陵或为一片森林

近日,北京大学地空学院薛进庄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研究者,在我市沩山镇的化石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形态独特的拟铁线蕨属(Adiantites)叶片化石。经过研究确认系全新物种,并正式命名为“醴陵拟铁线蕨”(Adiantites lilingensis)。相关成果发表于《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

图片

醴陵拟铁线蕨化石标本

这些醴陵拟铁线蕨化石来自石炭纪早期地层,距今约3.47至3.3亿年。由于当地泥岩比较细腻,植物叶脉等细节特征得以保存良好,从化石中可以看到,醴陵拟铁线蕨具有至少三回羽状复叶,叶形变化较大,从卵圆到楔形均有发现,排列松散,小羽片最大可超10厘米,相互叠覆,这些特点不同于以往已知的种类。

图片

薛进庄团队野外工作场景

“以前地质前辈做地质填图的时候,就在醴陵发现过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所以我们很早就关注了醴陵。”北京大学地球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薛进庄说,2024年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吴飞翔与同为李畋镇村民的易亮、瞿青山在山上考察时,发现有植物化石。根据这个线索,他们的古植物研究团队立即联合吴飞翔组成考察团队,在醴陵李畋镇、沩山镇一带开展综合考察,并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这次发现的醴陵拟铁线蕨就来自这批化石材料。

图片

同层位保存的大型石松茎干化石

图片

同层位保存的其他羽片化石

“化石是在沩山镇镇中心附近的地层发现,周围有一个比较大的采石场,这个化石点的化石种类非常丰富。”薛进庄介绍,除了此次发现的拟铁线蕨属叶片化石,还存在许多其他化石,例如石松类的茎干、蕨形叶片、奇特的古种子等,目前正在研究之中。这些化石反映,在石炭纪早期的醴陵具有繁盛的植被,由于石松类植物比较高大,可以推测出当地应该是一片森林。

图片

图片

醴陵拟铁线蕨化石

虽然拟铁线蕨的叶片在外观上与日常中能见到的蕨类植物相似,但它们并不是直系亲属。“拟铁线蕨是一个化石属,只是前人在命名时,根据叶片形态的局部相似性,把一些化石叶片定为拟铁线蕨,这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我们目前对古生代的拟铁线蕨属的了解还不太完善,特别是没有很好的繁殖结构得到保存,所以它的亲属关系一直不是很明确,但有证据表明拟铁线蕨可能是种子植物,我们当代的蕨类都是孢子植物。”薛进庄介绍,“与其他种相比,拟铁线蕨醴陵种的最独特、最关键的鉴定特征是其小羽片显得非常‘巨大’,可超10厘米。”

图片

醴陵拟铁线蕨复原图(吴飞翔绘)

此次醴陵拟铁线蕨的发现,对我国古植物研究是一次重要突破。“拟铁线蕨在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植物区系是非常重要的属,在当地早期地层里经常会发现。以往在中国南方也报道了很多拟铁线蕨的发现,但标本都较为破碎,只有一些植物的片段,因此拟铁线蕨是否在华南地区存在是一个疑问。”薛进庄说,在醴陵采集的化石中,有超过100块的标本数量,来论证拟铁线蕨属在中国华南的存在。醴陵拟铁线蕨的发现不仅拓展了对该属形态特征的认识,为拟铁线蕨在石炭纪早期的全球分布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石炭纪早期植被面貌提供了新资料。而作为第一个以醴陵命名的史前生物,也为醴陵增添了一张闪亮而独特的科学名片。

据了解,目前研究的化石均保存于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未来将在科学研究、科普展览中发挥价值。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