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阳明,醴陵给了他什么?

当车轴碾过湿滑驿道的“咯咯”声,混合着一位古代文人沉重的心跳声,1508年的王守仁,来了。当《喜欢你,来!》视频画面定格在500多年前王阳明的眼神,这一瞬的凝望,重重叩响了一段沉寂于青峰渌水间的往事。

图片

醴陵,在至暗时刻托起失落的星辰

王守仁,明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号阳明子,故又称王阳明。那年,王阳明35岁,正值壮年,却尝遍人生苦果,因仗义执言触怒宦官刘瑾,惨遭廷杖、下狱,最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摆在他面前的道路,何止是万里流徙?分明是理想大厦的崩塌!他抵达醴陵时的心情,被其诗《过泗洲寺》冰冷地定格:“风雨偏从险道尝,深泥没马陷车厢”。风雨、险道、深泥、陷车……写尽了身体的疲惫,更蘸满了内心的悲凉。他不是踌躇满志的访客,更像一个被命运驱赶至此的失落过客。

图片

渌江书院的千年古樟,恐怕是他彼时唯一的慰藉,亦是精神最初裂变的熔炉。失意至此,一隅之地,何以名垂不朽?醴陵做了件极简单却极重要的事:信任他有价值的声音,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讲坛。站在古樟之下,或许是一次被动的停留,却激发出主动的火山喷发。他将胸中沉郁、颠沛中苦苦思索破茧而生的“心即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毫无保留地向醴陵学子倾吐。那些关于如何在颠倒迷乱中寻找内心“定海神针”的思索,那些喷薄而出的,对精神力量的无比信任,在这个他人生的谷底之地,经由他的“行”(讲学),获得了清晰嘹亮的“知”的表达与实践。这一“行”,救赎了他行将沦陷的灵魂。

醴境几日讲学,并非王阳明思想巨著的完成时,却是沉淀了坚不可摧的信念。历史有目共睹,他离开醴陵继续南行时,舟泛大海偏逢狂风骇浪,却已全非驿道上那个忧疑的王阳明!他的《泛海》之诗奔腾而出:“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这是何等气象!狂风巨浪横扫盘旋,在他眼中不过是不值一提的浮云;万丈惊涛悍然压下,仿佛明月清风携他观览天地奇景。我们从诗中读出的,绝非他无可奈何的“旷达”,而是主动迎击风浪并试图驾驭、超越风浪的稳固人格。

醴陵数日的停留,在王阳明心壁上刻下了“知行合一”的刚性刻度。带着醴陵淬炼的这份沉静力量,他随后到贵州龙场,完成了思想史里程碑式的“龙场悟道”。

三年后,王阳明东山复起,途经醴陵再度开坛讲学,仰望当年讲学侧畔的古樟,写下:“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 那棵树千年如一,此方此地,却进出了多少求索者?全诗尾韵一转,暗示心境:“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醴陵之行后,他对信念躬行实践的深入理解和人生境界已焕然一新。

“喜欢你,来!”,醴陵“知行一致”再出发

王阳明与其思想的成熟有其极高的思想史脉络,但其倡导“明其本心”的核心结晶在醴陵的根深蒂固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在成为广为人知的明代思想家之前,醴陵为当时处在风雨飘摇中的王阳明,提供了一个让他思想种子笃定扎根、稳定升腾的温床。

醴陵践行“知行合一”的地方精神血脉不是虚诞的,她的“知”,就在“知人”之力:知人之长,信人之潜力。而这种“信任”的底气从何而来?来自她对人才的尊重与价值认定,毫不迟疑。回到这部《喜欢你,来!》,跨过500多年,人们此刻踏足的醴陵,有厚重底蕴与青春激流碰撞迸发的无穷火花,有蓬勃的产业基础,还有开放创新的实践……而醴陵精神更大意义上,扎根于一个简单得近乎粗粝的人生法则,知人善用,全力扶持来此兑现梦想之人。

“喜欢你,来这里”!醴陵又一次将城市信念高扬,来吧!捧着你的炽热理想,让你在此实现“知行合一”的生长!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