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曾奔跑在醴陵乡间田埂的少年,两次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引言:四十载异乡生涯,让尹继红对醴陵的记忆反而愈发清晰,那些深植于心的文化根脉,如今正悄然发芽,期待着一场文学的绽放。


日前,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微光志》)新书首发。该书记述了落户于广东省江门市境内的世界级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地下实验17年的建设里程,塑造了一组默默追求奋斗的科学家群像,深度诠释了科学精神的内涵。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文化强国建设重要论述,厚植文化根脉,以文学之笔解码“国之重器”的生动实践。首发至今短短10天时间,首次印刷的1万册已经销售一空,正在进行第二次印刷。它的作者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联原主席——湖南醴陵人尹继红。

图片

图片

从事文字工作数十年,尹继红的作品获得了大大小小数不尽的奖项,曾赤脚奔跑在醴陵乡间田埂上的少年,早已成为文坛中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乡图》获得广东省首届“大沥杯”长篇小说奖;话剧《良溪早晨》获得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文学奖一等奖;长篇纪实文学《万里赴戎机——五邑华侨抗战实录》和第一部话剧《大道无疆》分别两次获得广东省内最权威的综合文艺最高奖项——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醴陵滋养了我的文学灵感

尹继红的成长离不开渌江的滋养。“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承载了我每一个夏天、每一个黄昏的美好回忆,也见证了一个孩子浓烈的求知欲。”他仍记得,幼年时追着大人询问“渌江的‘渌’是什么意思?”却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回答。直到后来读到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对“渌”字作了专门的解释:渌,清澈的意思。这才恍然,或许渌江指的便是清澈的江。他将这个答案告诉了许多人,听别人赞一句:“这孩子真有学问!”便如同含着一块冰片糖一般地甜。

图片

而尹继红对文学的热爱,则离不开父亲的引领。他很小开始就是醴陵图书馆的“资深读者”,小学时便一头扎进了书籍的海洋,于是他的文学启蒙来得格外早。尹继红回忆道,那时,他经常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看到深夜,被父亲发现了,就会将手电筒没收。但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手电筒依然会放他在床头。“可以说,是父亲的默许,让我在小学五年级之前,就囫囵吞枣似地几乎读完了醴陵图书馆里所有馆藏小说。”这种超前的阅读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门触动了我的创作冲动

“从中学开始,我就一直尝试学习写作,但是整个学生阶段的作品都是比较幼稚的。”尹继红说,进入大学后,他学习的是新闻专业,写作水平日渐提高,以至于他后来写出来的新闻稿拿了不少奖。但是这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还是以小散文、小随笔为主,都是随性而发,称不上作品。

图片

参加广东省作协代表大会

“真正有意识想去创作,还是在我有机会接触到江门地区丰富的华侨历史文化之后。”1989年,尹继红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来到广东省江门市工作生活,从此在这片岭南土地上扎下根来。随着对江门侨乡文化了解的深入,他的创作激情逐渐被点燃。“我感觉到了一股冲动,觉得我不去写这些故事,就是一种浪费、一种辜负。”1998年,在积蓄足够力量之后,尹继红开始着手写长篇小说《乡图》,这是江门市首部本土长篇华侨小说,获得了广东省首届长篇小说奖。

图片

采访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院士

图片

创作排演话剧《良溪早晨》

“我的创作都是关注现实为主。更确切的说,关注的是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尹继红说,因为对脚下的土地越熟悉,就越有感情。由于已经在江门生活了30多年,所以他的作品,譬如长篇小说《乡图》《南枝向暖北枝寒》、长篇纪实《万里赴戎机》、戏剧作品《大道无疆》《良溪早晨》《长空舞》《南楼往事》等等也都取材于江门。


家乡情怀的召唤

阔别家乡醴陵四十年,随着岁月流逝,尹继红的家乡情结愈发浓郁。回望这片生育他的土地,尹继红坦言,“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创作一部醴陵题材的作品”,这是他近年来很强烈的一个愿望。醴陵的陶瓷文化、花炮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都是值得深度发掘的富矿。虽然自己写过一些关于家乡的文章,但都是少年时的记忆,地理上的距离让他在观察家乡、描写家乡上造成了一定障碍,他深感遗憾。

图片

醴陵城市地标——中国陶瓷谷

“家乡一直就搁在我情感的橱窗里,是时刻都透着温暖的那一部分。”尹继红说,他曾利用休假的机会回到醴陵,参观了中国陶瓷谷、醴陵陶瓷博物馆、渌江书院等地方,对醴陵文化了解越深,心里的归属感也就越强。“近几年,我还特别关注醴陵的变化,尤其在文旅方面的新思路、新突破。譬如炒粉节、花博会、瓷博会等,甚至在微信上关注了不少醴陵的微信公众号,比如‘醴陵发布’,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我真的深感自豪!”

2025年10月3日,醴陵一中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作为从醴陵一中走出去的学子,尹继红也对母校表达了深深地眷恋“祝福醴陵一中芳泽天下、山高水长!”

醴陵这片土地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尹继红也正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攀登。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部以醴陵为背景的厚重作品,那将是游子对故乡最深情的告白。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