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是醴北枫林镇的一个社区,有醴官线穿村而过,紧邻黄獭嘴集镇,距醴陵城区仅19公里,北临岳汝高速枫林互通口才3.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金桥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地名。说她年轻,是因为金桥社区于2016年才由原株抱樟村和社冲社区合并而成。说她古老,则因金桥这一称谓自宋代就有典籍记载。
查民国版《醴陵县志》,对金桥这一自治区域的历史演变颇有记述。宋代对自治区域实行乡里之制,析醴陵为六乡十六里,金桥当时即为魁躔乡金桥里。明改乡里为坊都,清初以都系乡,以境系都,其时为四都金桥境。民国十五年至三十二年,先后称为北四区金桥境、忠孝乡金桥境及忠爱乡第十保金桥湾。
醴陵县解放后,金桥为五区同仁乡辖区,至1950年2月建立乡村政权(废保甲)时,为十一区金桥乡。其间,又短暂改称为槠抱樟乡。1956年—1961年,先后归属黄獭嘴乡、黄獭嘴公社。之后直至1983年,称槠抱樟大队。1984年,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改称槠抱樟村,之后又简写为株抱樟村。此后,其名称就一直固定未变。
现在的金桥社区,仍有金桥湾组和株抱樟组这两个地方。听当地老辈人讲,株抱樟的得名似乎比金桥更早,因为这里一直有“先有株抱樟,后有金桥湾”这样一句口头禅流传下来。株抱樟的得名,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生长着三棵古樟,其中有一棵古樟树干中间烂有一个洞,一只鸟儿叼来一粒槠树种子撂在洞里,慢慢长出来一棵槠树,就像一棵樟树抱着一棵槠树一样,于是当地人便称这个地方为樟抱槠,时人可能觉得这一称呼有点拗口,之后就改称为槠抱樟了。据说到清末时,古樟和古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只可惜到了民国后期,古槠不知什么原因被毁已不复存在了。至上世纪50年代,因醴陵造船厂需古树大树造船,株抱樟这里的三棵古樟陆续被砍伐,当时每棵古樟都达到几抱围,树径近两米,比乡下一般的扮禾桶都大。金桥湾的得名也与株抱樟有关,留下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株抱樟这里有一个叫樟树老爷的人,在南京做生意。有一天,樟树老爷遇到一位醴陵老乡,就请托这位老乡附一个口信回去,交代他回去后,要半夜赶到株抱樟,对着最大的那棵樟树敲三下,并边敲边喊一声“手敲木门开,南京搭信来”,到时就会有人来接待他。这位老乡就按照樟树老爷的嘱咐,某天半夜来到了株抱樟,就对着那棵最大的古樟敲了三下,并同时喊着“手敲木门开,南京搭信来”这句话,不一会儿,真的有一个老头出来接待他,对他的附信连连表示感谢,说道:“辛苦你了,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好打发的,就送你一担礼物吧!”并交代他挑着担子沿着株抱樟河(后来也叫蕉源河)一直往前走,中间不要回头,务必在天亮之前赶回家。附信人高兴地挑着担子就朝着河边往前走,到了一个河流分岔汇流的地方,他实在忍不住好奇心,自个儿嘀咕着说“为什么不能反脑(醴陵方言,回头的意思)看呢?我就不信这个邪!”于是他就扭头看了一眼,结果忽听“哗啦”一声,担子掉到了地上,里面的东西全部掉出来了,金灿灿的一片,原来礼物全部都是金子呀!金子一掉到地上,马上变成石头消失了,他手忙脚乱只抢到一块金子,心里后悔死了。这件事传开后,人们就把这个“金子匡”(醴陵方言“匡”为掉落之意)掉的地方叫作“金子匡”了,久而久之,根据谐音就称之为“金子湾”“金桥湾”了。后来就留下了“先有槠抱樟,后有金子匡”这句俗语,传来传去就讹称为“先有株抱樟,后有金桥湾”这句话了。
而金桥湾组确实很久之前就有一座叫“金桥”的古桥,这是有史可查的。据民国版《醴陵县志》载:金桥,在治北金桥湾,距城43里,桥长1.2丈、宽0.8丈,建在蕉源水上,为明万历间王金桥建,清道光间重修。有趣而巧合的是,关于金桥的得名,当地民间也流传着一个很美好的故事和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王金桥的卖杂货老汉,天天往返磨子石河与獭咀河交汇处的简易石板桥,老汉常将杂货和银两救济贫苦百姓,甚至空囊而归。一天,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老汉的杂货担被大风吹走了,老汉找不到杂货担,但是在石桥上看到了一个香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子,回去后与家人合计将金块换成钱重修石桥。石桥修好后,官府得知此事,就以老人的名字将石板桥命名为“金桥”,以表彰老人乐善好施的美德和纪念他建桥的功绩。直到2006年,当地村组为改善村民出行,决定新建一座混凝土(水泥)大桥,于当年下半年拆除古桥。至2007年上半年建成一座宽7米长9米的新桥,仍称为金桥。桥的两侧护栏都用金黄色的油漆涂刷,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金光灿烂,确实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桥呀!
金桥在古代为醴浏长交通要道,有石板古道从浏阳普迹、五石窑前经株抱樟、板杉铺直达醴陵。现株抱樟组原有一处繁华铺面,商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解放后,醴陵市第十一中学就设在株抱樟组,一度成为醴陵北乡的文化中心之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金桥也是开国中将郭鹏的故里。他1906年10月出生于醴陵县双井乡社冲(即今金桥社区)郭家老屋组,青少年时期主要在家乡度过。从这里走出去后,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他参加了反“围剿”、走长征、转战西北、开发边疆等战斗和建设,浴血奋战,历尽艰难困苦,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1954年,郭鹏先后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现在金桥社区内,设立了郭鹏将军生平事迹展,寄托了家乡人民对他的无限追思和怀念,也对当地人们进行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乡村振兴的今天,金桥社区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千亩荷花洒清香,各种农业种植基地欣欣向荣,工业也在蓬勃发展。一个上千年的古老村落,带着她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明传承,款款向现代化走来,给我们以无尽的欣喜、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