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醴陵群力瓷厂彩绘工程师丁华汉设计的釉下彩“蓝海棠”中餐具荣获全国金奖。6年后的1985年,“蓝海棠”中餐具再次蝉联全国金奖。50余年来,“海棠”花开全球,馨香四溢,成为新中国陶瓷史上销售时间最长、销售数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醴陵釉下彩中餐具,也是醴陵唯一两次荣获全国金奖的经典之作。
原群力瓷厂原料工程师傅得意对1979年釉下彩“蓝海棠”中餐具参评获奖的事记忆犹新。他介绍,1979年全国开展产品质量评比,厂里决定选送投产时间长、产品质量好、客户评价高的釉下彩“蓝海棠”中餐具参评。当时厂技术科对“蓝海棠”的热稳定性、白度、釉面硬度、光泽度等重新进行了一次测试,并将这些测试数据和其他资料一同上报参评,顺利荣获全国金奖。
另据《群力瓷厂志》记载:“1985年12月,在江苏宜兴举行的全国陶瓷展览行业评比中,群力瓷厂彩绘工程师丁华汉设计绘制的64头釉下彩“蓝海棠”中餐具获得餐具类总分第一名,第二次荣获国家金奖。为了表彰“蓝海棠”设计者丁华汉的突出贡献,1985年,群力瓷厂为他记一等功,株洲市总工会授予他特等功臣称号。
群力瓷厂开发生产釉下彩“蓝海棠”中餐具,不得不说说当时的大背景。
196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庆典国宴上,第一次使用了群力瓷厂生产的釉下彩139花面中餐具。一时间,醴陵釉下彩瓷名声鹊起,广受好评,国内外国宾馆和高档宾馆、酒店对醴陵釉下彩瓷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由于139花面国宴瓷是专供人民大会堂使用的产品,对外不能销售,加之花面图案繁复细密,手工彩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针对这种情况,群力瓷厂亟需开发一套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但又近似人民大会堂国宴瓷的中餐具,以满足国内外高档酒店、宾馆和国宾馆的需要。1964年底,时任群力瓷厂技术员的丁华汉主动请缨,创新设计了釉下彩“蓝海棠”中餐具。
“海棠”花开半个多世纪长盛不衰,历久弥新,销售遍布华夏大地和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那么它有哪些创新成果和艺术魅力呢?笔者试析如下:
1959年,丁华汉在设计“三馆瓷”军事博物馆的餐具中,第一次接触到北京来样的青花缠枝图案。不久,丁华汉被单位保送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系统学习陶瓷图案设计知识。回厂后,他运用散点式图案,成功设计了1962年湖南宾馆“海棠”釉下中餐具。1964年,他以湖南宾馆“海棠”花头为原型,将散点式的海棠花头,用缠枝纹连接起来,设计了海棠花釉下中餐具。由于设色采用了醴陵独有的釉下海蓝色,人们亲切的称为“蓝海棠”。
“蓝海棠”纹样设计风格独特,海棠花头采用均衡式构图,不同于之前国宴餐具对称式花头设计,创造了一种自然、生动,具有时代气息的缠枝纹花头样式。同时,“蓝海棠”运用现代设计原理,在传统缠枝纹图式中,引入深浅虚实结合的立体表现手法,在两个深色的花瓣之间加入一个浅色的花瓣,从而形成了实中有虚的空间对比,使花面色泽与器型协调一致,显得白里泛蓝、清新雅致,整体设计呈现构思精巧、和谐灵动的意境,为当代釉下五彩陶瓷艺术提供了缠枝纹图案设计的经典范本。
1964年,群力瓷厂为人民大会堂生产的139花面国宴瓷,由于花面繁复细密,一个工人一天都画不出很多的产品,生产效率较低。丁华汉发现,其中很大原因就出在花面设计上。花面线条设计得细密,就费工,反之就省工。后来,他在设计“蓝海棠”花面时,为了减少分水次数,他将海棠花处理成几个大瓣,为了避免 “简单”,他在花瓣上加入了褶皱的线条,还点了一圈花芯,既解决了花头丰富的问题,又提高了花瓣 “勾线分水”的速度。
“蓝海棠”的花面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彩绘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群力瓷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工绘制大批量生产“蓝海棠”中餐具的问题。据1986年《醴陵文史》记载:“该设计既适合厂里广大新老彩绘工人手工操作的生产条件,又符合厂领导提出的要求,投产后深受欢迎。” 可以说,“蓝海棠”花面设计为新中国釉下五彩瓷提供了设计创造生产力的经典案例。
“蓝海棠”中餐具以雅俗共赏的特色,赢得了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创造了经久不衰的营销奇迹。
“蓝海棠”作为重要国宾馆用瓷,一直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它国家领导人的青睐。据《走进毛泽东遗物馆》一书记载:“毛泽东遗物中的釉下彩蓝海棠花图案大碟是70年代醴陵群力瓷厂的产品……这种日用瓷器常见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国宾馆餐厅,以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常去的地方,如杭州刘庄宾馆、武汉东湖宾馆、湖南省委九所等国宾馆。”
“蓝海棠”作为新中国陶瓷的代表,还远渡重洋,走向世界。据《醴陵陶瓷志》记载:“釉下彩瓷蓝海棠中餐具从1964年设计投产后畅销不衰。从外国元首到市民百姓,均乐意选用……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特意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定购了蓝海棠中餐具,该餐具外销美国、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刚果、苏丹、扎伊尔、佛得角等国家选为总统府、人民宫用瓷。”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逐步取消了生产计划。“蓝海棠”这个原本限量供给的国家用瓷,开始大批进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它带着釉下五彩国瓷高品质的基因,几十年来,一直畅销全国,风靡全球,至今还在生产和销售,成为几代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