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均衡路在何方?城乡教育资源如何共享?今年以来,醴陵全面转型“集团化”办学之路,以此探索其中答案。“醴陵发布”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详细了解醴陵教育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点亮的新希望。
过去是“单打独斗”
现在是“抱团共进”
今年3月,醴陵6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授牌,涵盖19所城乡学校。按照“衔接型”和“资源共享型”两种模式,彼此之间构建起“龙头校+成员校”的协作体系,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组成紧密型的“教育共同体”。
谢海波
市教育局基教股副股长
像“衔接型”教育集团,会重点打造“创新教育的全链条”;“资源共享型”的教育集团,我们会推行“一校多区”一体化管理。同时,我们建立集团化办学的一种案例库,让优质教育的“软实力”成为醴陵发展的“硬名片”。
为何要转型“集团化”办学呢?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越来越高速,大中小城市间的交通越来越方便,面对近在咫尺的优势教育资源,包括醴陵在内的家长们很难不动心。并且,这样的情况在我市城区与各镇街之间同样明显。所以,大家争先恐后的将孩子们送进城区、送往株洲甚至送到长沙就读。一方面,城区学位难求和镇街生源不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优质生源流失和本地教育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付强
学生家长
以前总觉得镇上的学校课程不丰富,教师资源不同,担心孩子的学习。
“集团化”办学能不能解决问题、给出答案呢?泗汾中学老师肖思思告诉记者:通过这一模式,龙头校和成员校之间的学段衔接更畅,特色培养不再断层,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肖思思
泗汾中学老师
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有了跟其他学校交流的机会,也提高了我们老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记者了解到,半年时间里,率先挂牌的6所中小学教育集团已经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彼此之间的优质课例、教研活动高效共享,教师团队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共进”,结果是城乡教育差距缩小,镇街学校活力提升。下一期,“醴陵发布”将重点关注“衔接型”教育集团如何为孩子们架起从初中到高中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