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话吴向东:我对醴陵的感情一直在

在这个价值被飞速量化的时代,我们常以投入与产出来衡量一件事的成败。当一个企业家斥巨资投向自己的家乡,外界的标签纷至沓来:“情怀”“慈善”,甚至是不解的“砸钱”。近日,笔者两次与醴籍企业家、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面对面,一次在他办公室,一次在万商联盟财富论坛现场,虽然交流的形式不一样,但他传递的激情与正能量始终如一。

吴向东的故事,不是荣归故里的衣锦还乡,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产业扎根;他带给醴陵的,不仅是拔地而起的地标,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逻辑。这位从醴陵走向世界的“白酒领军人物”,用一个词重新定义了这一切——长期主义。

不单是情怀捐赠

更是产业共生

“您为什么就是这么爱给家乡‘砸钱’?”面对这个略带锋芒的提问,吴向东的回答平静而坚定:“作为一个实业家,我是长期主义的,并非随意砸钱。”这句开场白,瞬间将对话从感性的“乡情”拉回了理性的“实业”轨道。

时间的指针拨回多年前,当吴向东决定为家乡做些什么时,摆在他面前的选项有很多,比如捐建一所学校。这似乎是企业家回报桑梓最常见、也最容易被理解的方式。但吴向东思考得更深一层:“醴陵的根是什么?是千年不熄的窑火,是釉下五彩的传奇。”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这抹国瓷之光在新时代愈发璀璨?

图片

“后来我考虑到,如何帮助醴陵的陶瓷产业,让它的根扎得更深?”吴向东说,一个“扎根”的念头,取代了简单的“捐赠”。他选择了一条更难、也更具想象力的路,“美国有硅谷,武汉有光谷,那我们醴陵应该有什么,我就想到了陶瓷谷。”

于是,世界最大的异形建筑群“醴陵瓷谷”应运而生。吴向东的逻辑是,单纯的资金捐赠是一次性的给予,而一个产业平台却能撬动整个链条,产生几何级的“乘数效应”。“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乘法效应,可能带来指数级的增长。我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短期的财务回报,而是着眼于长远的产业布局和发展。”

这番话,也回应了网络上关于“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质疑。吴向东对此展现了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与坦荡:“我明白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心,对得起家乡人民的支持和期待。”

图片

从2010年3月醴陵瓷谷项目开发签约,到2011年4月项目奠基,2012年7月开工建设,直至2016年11月,醴陵瓷谷景区盛大开园。十五年过去,事实证明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中国陶瓷谷不仅成为醴陵的城市新地标,也让醴陵陶瓷从一个地方产业实现到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符号的升级,开创中国陶瓷价值全球化运营的时代。吴向东用产业投资的逻辑,为家乡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品牌升级。

不单是“一杯精酿”

更是为醴陵注入新动能

如果说投资陶瓷产业是让醴陵的“根”更深,那么引入精酿啤酒产业,则是为这座城市的“枝”添绿。

此前,吴向东在黑龙江绥芬河成功打造的高档啤酒品牌“辛巴赫”已验证了其市场眼光。当他洞察到精酿啤酒在美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个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总部放在了家乡醴陵。

图片

“啤酒其实是一个消费品,未来,啤酒可能会占据中国酒类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精酿方面。投资精酿啤酒厂是基于对家乡多元化产业发展需求的考虑。”吴向东解释道。“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其产业结构的丰富与多元。醴陵不能只有陶瓷和烟花,它需要更多面向未来的‘新物种’。”吴向东认为,精酿啤酒这个兼具快消品属性与潮流文化特征的产业,或许在未来将成为醴陵发力的新赛道。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绿色”二字。当被问及绿色产业布局时,吴向东提到了在浙江湖州莫干山生产的“牛市News”啤酒项目。这款啤酒上市仅两个多月,便跻身高级啤酒市场前三。“就像耐克一样,不一定要先去建工厂,我们有研发、有品牌、有市场推广和渠道管理,我有品质管理就可以。所以,我们在醴陵做了一个绿色工厂的概念。”

图片

“牛市News”啤酒项目成功的底气,让吴向东决定将更成熟的啤酒工厂模式带回醴陵。去年6月,吴向东在醴陵注册成立“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作为“牛市 News”品牌的运营主体。该公司实际到位外资2000万港币,还计划在醴陵投资建设啤酒生产基地,目前选址已初步确定,设计方案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从一瓶传统的白酒,到一杯新潮的精酿,这看似是品类的跨越,实则是吴向东为家乡未来产业的深层思考。它不仅能带来新的税收和就业,更能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为瓷都醴陵注入时尚与活力。这盘棋,早已超越了单一项目的盈亏,更着眼于城市整体气质的重塑。

不单是“一张床”

更是筑巢引凤的长远布局

当“来醴陵,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引爆社交平台,如潮的游客涌入这座湘东小城时,一个看似基础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如何接住这泼天的“流量”?

吴向东所投资的图兰朵酒店,尽管面临着服务业普遍的经营压力,但他深知其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像图兰朵这样的高端酒店对于提升城市形象至关重要,缺乏这样的酒店会影响游客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在他看来,一个地标性的酒店,早已超越了“一张床”的物理功能,它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是展示给世界的窗口。缺乏这样的配套,再火的IP也可能因糟糕的体验而“昙花一现”,游客对醴陵的整体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图片

这是一种不计较短期得失的远见。如果说中国陶瓷谷是醴陵的“硬核名片”,那么图兰朵酒店就是这张名片上温润的“服务底色”。它让游客的“网红打卡”之旅,能够沉淀为对这座城市高品质服务的“深度留恋”。

而“巢”已筑好,“凤”又何在?吴向东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人。“国家所需的是顶尖人才,而顶尖人才大多出自顶尖高校。”谈及对家乡的另一份心意——支持醴陵一中的建设时,他的格局再次展露。作为从醴陵一中走出去的学子,吴向东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情感,但他所做的,远不止于回报。“我相信,有志之人总会回报家乡和社会。”

图片

这份投资,是在为醴陵的未来“播种”。酒店引来的是当下的游客,而教育培育的是未来的建设者、创新者,是能带动醴陵科技命运的“国运级人才”。吴向东深知,一座城市最终的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就是为醴陵的未来储备最宝贵的资产。

从一座酒店的城市形象,到一所学校的人才未来;从款待八方来客的“城市客厅”,到培育明日栋梁的“人才摇篮”。吴向东对家乡的感情,早已不是简单的资金注入,而是一种“筑巢引凤”的系统性布局。他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为醴陵布下了一个精妙的局:以产业为基石,以配套优服务,以教育育未来。

“我对家乡和母校的感情一直在。”吴向东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布局,都早已将这份深情,刻在了醴陵的土地上,融进了这座城市的脉搏里。他带给醴陵的,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