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1)揭晓了中国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我市的“链式发展谋突破、激活传统陶瓷产业新动能”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特色产业培育典型案例,全国仅10个县市(区)获此殊荣,这也是湖南省唯一获评的优秀案例。
链式发展+传统陶瓷产业
产生了怎么样的催化效应?
带来了哪些新动能?
一起看看醴陵的生动实践——
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制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株洲醴陵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之都”荣誉称号。
陶瓷特色产业是醴陵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株洲市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目前醴陵已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引领力、在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陶瓷产业集群,产品包括日用陶瓷、工业陶瓷、艺术陶瓷三大类4000多个品种,是全国日用陶瓷和电瓷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基地,其中日用瓷产量占全省94.9%,占全国14.3%,占全球10.8%;电瓷产量占全省98%,占全国43.3%,占全球28%。
醴陵按照《株洲市陶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思维,聚焦强链、补链、延链三大行动助推产业链建设,陶瓷特色产业由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大步迈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链有新动作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华联瓷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倾力扶持一批有成长性、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醴陵已培育陶瓷行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小巨人企业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二是推进“两化融合”。积极推动企业“上云”,政府拿出100万元,打造了首个陶瓷行业的“云平台”——“思伯云”,入选湖南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推广36家,预计两年内覆盖50家以上企业。三是推进“智能改造”。召开了智能制造的推进会,组织企业去上海、德国等地学习示范工厂,进一步加快陶瓷企业的“机器换人”步伐,三年来,醴陵陶瓷企业累计投入已近4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醴陵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来支持陶瓷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达到70%。四是推进“绿色生产”。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陶瓷产业的清洁生产以及废旧物的重新利用。鼓励陶瓷企业申报绿色工厂、两型车间,已成功创建2家省级绿色工厂(华联瓷业、陶润实业)、2家株洲市级两型企业(新世纪瓷业、银和瓷业)。
补链有新成效
一是强化原辅料配套。积极运用市场手段,鼓励社会资本打造原料供给平台,扶持和打造了陶瓷原辅料的集中采购平台——光大联采的线上平台“瓷之源”,已经服务醴陵40多家陶瓷企业,并已向其他陶瓷主产区辐射,具备了服务全国的能力;陶瓷原辅料的标准化研发生产平台——千汇实业“泥釉模标准化配置中心”,目前已经为醴陵10多家炻瓷企业以及江西、广东的陶瓷企业配送标准化泥料;搭建陶瓷产业物流配送平台——安迅物流中心。市政府每年对其补贴100万元,鼓励其服务陶瓷企业出口,开通五定班列。二是强化能源配套。积极帮助企业与中油燃气公司协调,稳定企业气价,力保醴陵的工业用气价在同行业内的低价,保证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引进售电公司,为企业提供批发电价,如国鑫能源公司,全年为陶瓷产业节约电费近200万元。三是强化金融配套。农行定制化推出“湘瓷贷”产品,为广大陶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20年新增贷款1000万元。此外,建行、农商行、中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帮扶银行推广好各类融资产品,如税易贷、云电贷等。四是强化人才配套。醴陵市政府拿出7亿元全力支持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建设,将其打造成培养醴陵陶瓷产业各类型人才的摇篮。同时,醴陵市政府也积极对接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强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双创十条”引进培养陶瓷高学历、高技能性人才20多人,兑现奖补资金近100万元。五是强化检验检测配套。依托陶研所后勤中心的国家轻工业陶瓷;质量监督检验醴陵站暨省陶瓷产品监督检验授权站为陶瓷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同时引进国家级检测平台的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成立滨华电瓷电器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大大降低电瓷企业的检验检测成本。
延链有新突破
一是向陶瓷新材料方向延伸。在特高压、超高压瓷绝缘子方面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目前华鑫电瓷、阳东磁电成为国家特高压示范工程优秀供应商。同时,拓展高铁、城轨、地铁的输变电系统等细分领域市场。鼓励日用瓷企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打响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鼓励企业向高技术领域进军,氧化锆、氧化铝、碳化硅等陶瓷新材料产品已经应用到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手机配件等领域,环保陶瓷膜领域的创新,提供解决方案。2021年醴陵市新增新材料企业13家,累计达到58家。二是向高端艺术品方向延伸。成立本地的经纪公司和拍卖公司,与陶瓷艺人、大师合作推出艺术精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鼓励艺术瓷企业如湘瓷实业等与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国际时尚巨头合作,助推醴陵釉下五彩瓷由工艺品向高端艺术品转型。三是向品牌化方向延伸。积极打响醴陵陶瓷的区域品牌。目前醴陵市有省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3家陶瓷企业,还有9家试点企业,其中8家陶瓷企业。四是向文创文旅方向延伸。目前已经连续举办5届瓷博会,参展企业达3000余家次,参观游客近百万。去年,在瓷博会的基础上,成功举办首届瓷茶融合发展大会,开创了“陶瓷+茶叶”全新发展模式。2020年全国艺术高校毕业季活动在醴陵成功举办,全国艺高联盟授予1个全国陶瓷创新设计孵化基地,并在醴陵成立陶瓷文创设计公司,实现文创产品的本地转化,如2020贺岁纪念品《鼠第一》已就地转化。2020年成功举办旅游酒店用瓷暨企业日用瓷推介会,有24家酒店、23家陶瓷企业进行了对接合作。
目前醴陵已基本形成集瓷泥采掘与贸易、陶瓷制造、陶瓷装备、陶瓷辅料、彩印包装、陶瓷交易市场及陶瓷专卖店、陶瓷物流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群。2020年,醴陵市陶瓷产业集群实现集群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工业产值约460亿元,陶瓷产业已发展成为醴陵的最大支柱产业,是推动醴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引擎。
千年产业延绵不绝
创新精神闪耀醴陵
期待醴陵陶瓷
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