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渌水时评 | 中国年,不能没有烟花爆竹

渌水时评

爆竹声声,辞旧迎新。中国人普遍对烟花爆竹有一种情结、有一种执念,尤其是过年团圆的日子里,放爆竹、放烟花是吃年夜饭的必须步骤。好像要是没有了爆竹噼里啪啦的热闹,没有了烟花绽放的漫天灿烂,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人的年。为此,笔者也查询了春节前一个月的百度资讯指数,互联网上关于“烟花爆竹”的资讯量从1月1日的15万点攀升到当前的180万点,关注及报道的热度飙升10余倍,足可见烟花爆竹对于中国年的重要性,然而遗憾的是搜索新闻关键词出来的大多是各地禁燃禁放的公告。

据了解,自1992年广州首开城市禁放鞭炮的先河,随之禁燃令的浪潮席卷全国,至2021年,全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城市分别达444个和764个。即便时间过去了30年,是否禁燃禁放烟花爆竹,仍然存在较为广泛的争论,许多人特别是鞭炮烟花产区的民众认为,对于这种渗透着中国独特文化密码、并因产业发展而给湘赣边区人民带来福祉的民俗,不宜简单化一禁了之。

要从传承的角度来正确看待烟花爆竹文化。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更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不仅为春节增添了乐趣和气氛,更是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狂欢的仪式感。同时,这种表达喜悦、寄托美好的文化产品,也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产业垄断地位和全球文化影响力的“中国造”。因此,从增强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通过回归传统仪式,来进一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当积极思考的。

要用科学的标准来全新评价烟花爆竹产品。当初,各地出台禁燃令的主要考量是避免空气污染、减少噪音、防止火灾和孩子受伤。但今时不同往日,近些年来,包括醴陵在内的各大产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推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开发新型环保产品,安全和环保等核心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即使还存在少许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和技术进步加以解决。毕竟,我们也不能因为汽车尾气排放和发生交通事故的理由来禁车啊。

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推动发展烟花爆竹产业。烟花爆竹主产区“F4”,即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上栗、万载4县(市),生产企业数量、产值以及出口分别占全国的70%、80%、90%以上。湘赣边界4县(市)都是革命老区,企业又多处偏僻山区农村,一个产业链从业人员达400万人、年产值600亿元以上的“富民产业”,对于老区人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以及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国家在烟花爆竹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凡事宜疏不宜堵,我们建议禁燃令适度“松绑”,也倡导科学适度的燃放,反对炫富式的燃放,在思维方式上引导,行为上规范,使烟花爆竹更能人性化地营造传统节日的氛围,传达喜庆欢愉的心境。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