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珍海味,四方美食,都抵不过这一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古至今

每一位游子心中都有着一缕

“故乡的月光”

......

它可能是“游子身上衣”

也可能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在醴陵,便是一碗炒粉

香辣爽口的炒粉,金黄的鸡蛋遇上鲜翠欲滴的葱花,每每想起,忍不住口舌生津,犹有一阵阵香味在鼻间萦绕。每当醴陵人回故乡,在群里晒美食,那一盘盘香喷喷的炒粉,总能泛起一片片涟漪,勾起无穷的回忆。

炒粉也不仅仅是醴陵人的寄托,外地来旅游的游客和来拼搏的打工人,只要尝过醴陵炒粉,便都对它恋恋不忘,甚至说,醴陵炒粉,照亮了无数来醴陵年轻人的人生。

十几年前,绿皮火车穿梭在各个城市,带走了怀揣着梦想去大城市的年轻人,也带来了众多来醴陵追寻梦想的外乡人。我的母亲,便是二十多年前,众多来醴陵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之一。

那年母亲16岁,在与自己心仪的中学失之交臂后,便通过熟人的介绍,怀揣着家里拼凑起来的120块“创业资金”,来醴陵追寻自己的梦想与生活。

那年绿皮火车晚上的站票便宜,外公便决定陪小小的母亲去醴陵。两人乘坐火车在夜晚离开自己的家乡,穿越山河,来到了醴陵。几个小时的路程,早已饥肠辘辘。两人一出站,就被扑面而来的香味吸引了。

寻味而去,醴陵火车站那一街的夜市,便额外的耀眼,城市已沉沉睡去,小摊生意正红红火火。摊上的几张八仙桌收拾整洁干净,灶台边案板上的竹筐里盛着晶莹白嫩的湿米粉,还有细长的豆芽、油亮的青菜,及大小罐子装的各种调料。

烧烤的气息和饭菜的香味终究还是勾起了两人的向往,就像久经风霜的旅人看到歇脚的小屋。那时的两人便看上香辣又饱腹,几乎桌桌都点的醴陵炒粉,老板很好说话,烧烤街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漂泊的旅人和半夜出来解馋的醴陵人,东南西北拼在一块,五湖四海聚坐一堂。

“老板,来两碗炒粉!”

“好嘞!”老板笑着应答,转身忙开了。肩上搭着毛巾,麻利地洗净铁锅,用锅铲在黄色搪瓷盆里挖点猪油,在锅里旋上一圈,油在锅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敲个鸡蛋下去,“嗞”的一声,瞬间一股烟雾腾空而起,香味霎时随夜风弥散,扑鼻而来。

待鸡蛋成型翻炒成金黄色,随手从竹筐里抓把绿豆芽和小白菜扔进锅中,快速翻炒,不时发出“轰”的声音,满锅一片红光,火舌四溢,张口乱舔,未下过厨的人不敢近前,而老板宛如战场上坐镇的将军,不慌不忙将锅端起翻炒几下,火片刻不见了。炒至七成熟时,再抓把米粉入锅,继续翻炒,抽空加点酱油上色,最后撒进盐、味精、干辣椒粉和葱,搅拌几下,满锅快速翻炒均匀,让鸡蛋与粉相依相偎,味道全浸透到粉中。

母亲和外公便在夜市摊上吃了俩碗粉。母亲说,那是她吃过最好吃的粉,吃完炒粉,似乎心才真正落地,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醴陵这座陌生的城市正在对她敞开怀抱,犹如乘机从万米高空降落机场,有种踏实安稳之感,悬着心有了依靠,漂泊的灵魂有了安放的地方。

后面,母亲学会了醴陵话,在醴陵扎了根,醴陵既是我母亲和父亲相遇的地方,也是她的第二个家。

有人说,所有的乡愁都是出于馋,其实不然。相比其他可望不可及的牵挂,盘中的食物是最容易寄托思乡之情的——纵然你离家千里,可你此刻却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二十多年的变迁,让醴陵早已变了模样,但醴陵人心中的“月光”——醴陵炒粉,却还是最怀念的味道。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