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从波斯引入中国已有近500年历史,作为世界扬琴三大体系之一,中国扬琴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华民乐文化的瑰宝。
7月19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朝共同作客醴陵市渌江书院渌江讲坛,以“对中国民乐艺术魅力和扬琴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考 ”为主题开展讲座,引领广大民乐爱好者,从悠扬的旋律中探寻古人的情思,从精妙的技法里感受传统的智慧,开启了一场音乐文化之旅。
“扬琴的演奏,有三项原则:松(自然、放松的状态)、通(气息、身体、力量上下贯通)、暖(温暖、直击灵魂);有四重境界:准确、优美、感人、震撼!试想一下,我们能通过演奏,把灵魂深处的东西展示出来,引发共鸣,引起震撼,这不就充分展示出了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吗?”讲座现场,黄河教授从中国青少年的美育素质教育、中国扬琴的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分享。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黄河教授认为:做人上,要学会感恩;素质培养上,艺术与文化要全面建设;人格上,要追求真善美;性格上,要强化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情感上,要学会在音乐中找到快乐;能力上,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效率...... 教授的真知灼见引发了热烈的掌声。
现场,黄河教授还对扬琴乐手的即兴演奏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很荣幸今天能够得到黄河教授的亲自指点,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技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不足。今后,我也会更加努力磨练技艺、丰盈内心,成为更好的自己。”醴陵四中学生李雨妍激动地表示。
张朝教授则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就乐曲创作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强调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融合性。“要化西为中、化中为己、化己为众,通过消化、转化、净化赢得造化。”“民乐创作与国学一样,遵循的都是道法自然。这个‘道’就是博爱。因为音乐的本质就是表达真善美,其实也就是博爱。实现这个‘道’,需要首、足并用。脑袋想,足下行。”张朝教授充满哲学思辩的创作理念,让大家听得十分投入,都表示受益匪浅。
活动现场,醴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江华为两位教授颁发了渌江书院客座教授聘书。醴陵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陈治平主持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