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一种“醴陵深情”的中国式浪漫,传唱了100多年……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这个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佳节翩然而至。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想象着牛郎织女银河相望、鹊桥相会,充满柔情与浪漫。

中国人的浪漫见诸日常,它是一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或力量的审美表达与精神气质。它淬炼于历史长河,以贯穿古今的穿透力,勾连起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集体记忆。

图片

而在醴陵,有一首热烈的民歌——《思情鬼歌》,它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传唱了100多年。它留存了深厚的醴陵民俗文化传统,让“醴陵深情”的浪漫缱绻,在岁月长河中经久不息……

“我哩满哥哥鬼,昨日搭个信,害得你哩妹妹眼望穿,你咯哒鬼吔……”这可能是在一个弯月如钩的夜晚,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年轻人的心,谁不会在这样诗一样的氛围里,荡起涟漪呢?地点呢,可能是在状元洲头,醴陵妹子在热切地等待。她一开口,似是轻嗔,却是火辣辣的情感流露。好在,她和“满哥哥鬼”是双向奔赴。满哥哥急切地解释:“哎呀我哩妹妹鬼吔!你莫挂上心哪,咯几日唧,有事情哪你咯哒鬼吔。”歌词通俗,一唱一和,热烈欢快。

图片

(图为《思情鬼歌》排舞教学片段)

据学者考证,《思情鬼歌》形成于清末民初。翻开历史的一页,那其实还是一个民风尚未开放的时代。据《醴陵县志》(十六卷·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记载:“婚嫁,旧凭媒妁,择门户,合八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男女之间的婚姻几乎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必须是门当户对,显而易见,那个时代,男女在婚姻上并无多少自由可言。但醴陵民歌《思情鬼歌》的出现,让人惊叹,100多年前,人们就敢于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勇敢地追求所爱,醴陵,这真是一片能特别张扬生命力的热土!

图片

《思情鬼歌》还有一个特点,醴陵方言频频出现,例如“鬼”“满哥哥鬼”“坎坎子”等。“鬼”在醴陵方言中,因语气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但这首歌中的“鬼”“满哥哥鬼”表达的意思无疑是喜欢之意。“坎坎子”从字面上来看,不太好理解本意,其实是指“窗户”。这些方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听起来充满独特的醴陵味道。据醴陵本土地方史料记载,《思情鬼歌》原始作者已无从查考,应该不只出于一人之手。这首歌曲来源于民间,有着满满的市井文化气息和民间智慧。

图片

图片

100多年来,《思情鬼歌》深受大家喜爱,久唱不衰。1957年3月,醴陵民间艺人陈阳辉、谭金祥两人将这首歌唱到了中南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赏。近年,中央电视台多次将《思情鬼歌》变奏曲搬上大型音乐会。知名歌手雷佳、王丽达等,将《思情鬼歌》唱到了全国性的大舞台,让亿万观众听到“满哥鬼”,知道湖南醴陵是“满哥哥鬼”的故乡。

一声“满哥哥鬼”,是亲切的乡情记忆,是纯朴的情感表达,是骨子里的浪漫,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延续在醴陵人的心灵深处,不止七夕,还在朝夕。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