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为醴陵插上腾飞的翅膀,高速路网打通了经济发展大通道,内陆港口拉近了醴陵与世界的距离……纵横阡陌间,“铁公港”全面发力、齐头并进,醴陵交通事业不断跨越突破。
十年换天地,醴陵综合立体交通大格局形成:沪昆醴陵站高铁通车,渌水儿女“高铁梦”圆;浏醴、莲株等高速公路串珠连线,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盐田港区醴陵内陆港成立,“湘瓷出海”愈加便捷。
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醴娄高速建设现场,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近期天气炎热,为了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工人们起早赶工,抓进度,抢时效。
醴娄高速是沪昆高速醴陵至娄底段的扩容项目,全长154.271公里,通车后可缓解沪昆高速湖南株娄段交通拥挤现状。其中,醴陵段里程46.369公里,经过王仙镇、长庆街道、阳三石街道、东富镇、仙岳山街道、孙家湾镇、茶山镇、石亭镇等8个镇街,东西向几乎横穿醴陵。
过去,醴陵盛产的烟花爆竹、瓷器服饰,主要通过南北穿越的岳汝高速外运,但产业集聚的醴陵东乡片区,离岳汝高速较远,产品外运上高速必须经过主城区,不便的同时也对岳汝高速以及主城区的交通造成了压力。经过东乡片区的醴娄高速,正好解决这一问题。
醴娄高速全线建成后,将与在醴陵过境的岳汝高速、沪昆高速相交,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通道,环绕醴陵整个主城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速环线”。
过去十年,浏醴高速、莲株高速、东城大道、醴茶铁路等一大批骨干道路相继建成通车。现在,立足“湘东交通门户”的城市定位,醴陵统筹开放畅达的对外运输格局、高效便捷的市域交通格局,构建完善的内部公路网络,形成:“四纵六横”(G106、S204、东纵线、西纵线,S104、S532、G320、S329、S330、S327)“四高四铁”(沪昆高速、平汝高速、莲株高速、醴娄高速,沪昆高铁、浙赣铁路、醴茶铁路、长赣铁路)“一港一航一机场”(醴陵港、渌水航道、通用机场)干线网的大骨架立体交通网络,醴陵实现各区域5分钟上干线,10 分钟上高速,40分钟到机场。
提高城市通行效率,既要壮“骨干”,还要通“毛细血管”。今年,醴陵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宜居乡村结合,发挥“美丽农村路”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用,以路美村、以美带路、路景融合。
长马公路是白兔潭镇山水村中的一条主干道路,原路宽5米,每天车流量大,长期有大货车进出,造成严重的“会车即堵车”情况。今年,白兔潭镇村同心,干群携手,耗时半年时间,进行提质升级,道路全长6.3公里,路面宽度拓展至8米。“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十分难走,如今修得如此宽阔,让我们货车司机畅通无忧。”如今,行走在白兔潭镇山水村主干道长马公路,让过路司机钟力不由感慨。
醴陵现有国省干线公路里程431.697公里,管养的规划省道175.179公里,县道503.28公里,乡道599.35公里,村道约3747.532里。2024年,醴陵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大中修、东纵线、泗沈线等项目,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15座,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4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53.59公里。争取将更多的农村道路纳入省级资源路、产业路、并村路计划中,解决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为寻得突破,醴陵开始延伸开放通道,布局优势项目,发展枢纽经济,不断拓展开放广度和纵深,开辟走向世界的“新通道”。2018年6月,深圳盐田港全国首个县级内陆港——醴陵港正式投运。“我们平均每个月要发出1000个大柜的货物。1至7月份,像华联瓷业、益嘉瓷业、中陶瓷业同比去年发货量都增长了百分之百以上。”安迅物流外贸业务经理刘伟介绍,现在出口货物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零散运输到各港口倒箱,而是在醴陵港内直接装箱出口,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报检、一次放行。从程序上看,直接就少了一次装卸工序,省了不少人力,同时,时间也节省了一半。
2022年1月,湘粤非醴陵陶瓷出口班列首发,实现了高效运转和发运量的快速增长,班列运输时间短、安全稳定、节省成本等优势,使得醴陵陶瓷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生产和出口计划,湘瓷借助“一带一路”远销非洲。
2024年8月,“醴陵号”铁海联运班列从广铁集团醴陵南站首发,满载醴陵陶瓷的集装箱,在到达平湖南站后将进盐田专用线连接码头,出口欧美国家。据了解,陶瓷产品通过铁海联运班列运输,具有速度快、价格优的特点,此次“醴陵号”铁海联运班列从醴陵南站发车到平湖南站用时约19个小时,能有效化解运输陶瓷易碎、时效难保障等难题。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一张张公路网、一条条铁路线、一个个出口班列,变成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线,促进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架起了醴陵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为醴陵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优质条件。相信随着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醴陵的交通之路必将拓展延伸,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