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醴陵,正迎来一场青春与陶土的浪漫邂逅。
7月20日,“‘瓷’此一夏” 醴陵1915街区陶艺创作营正式举行开营仪式,一群怀揣匠心的 “陶艺新生代” 已提前两天开启研学之旅。他们中既有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艺美术职院等高校的青年学子,也有邓文科艺术馆、株洲玄品文创等艺术场馆的创作者,更不乏充满创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代表。在26天的时间里,大家将用灵感对话陶艺,在千年瓷都的窑火与瓷韵中,共赴这场青春与陶瓷的邂逅。
为瓷而来,初见千年风华
26天的时间里,营员们采用“参观学习+文化体验+实践创作+落实售卖”四位一体的模式,前往醴陵陶瓷博物馆、醴陵窑、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渌江书院等地参观,在国瓷振美、醴泉窑、尚方窑、陶润会、黄永平非遗基地等企业及大师工作室,与陶瓷大师、陶瓷行业从业者面对面交流、学习,探讨创作主题和1915瓷光里户外创作方案。在千年瓷都沃土上,探寻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最佳实施路径和方向。
“这里的陶瓷专业和产业绑得很紧,课堂学的东西能直接在工坊练。” 来自湖南张家界的陈红媛是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的学生,她眼里的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最鲜活的课堂,釉下五彩瓷的千年技艺与本地企业的紧密联动,让她把这里当作提升实践技能的沃土。
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管理专业的曾柯为则带着另一种视角:“我们专业看似不直接做陶瓷,却要架起艺术与市场的桥,来到醴陵就是想亲身体验‘桥的另一端’到底是什么模样。”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的张丞是跨专业而来,在他眼里,醴陵陶瓷是“东方美学的活样本”,醴陵陶瓷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呈现的深厚历史、瓷器匠人的精湛技艺让他啧啧称赞。
“这是我第一次来醴陵,刚来就被街头的瓷元素建筑震撼。”
“这个创作营可以给我们提供各种原材料,还安排了在学校里体验不到的实地实践教学,真是太棒了。”
“我痴迷于火中取宝的乐趣,所以暑假也要来创作营见见世面。”
……
对不少人来说,这场奔赴始于热爱,源于探索。初见醴陵,印象已在细节里生根。大师工作室里,几排素坯静静待在案头,釉彩瓶折射着阳光;餐桌上,醴陵小炒肉的香气与多彩的瓷器交织——这场以瓷为名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只是技艺学习,更是一场与千年瓷都的深度对话。
探瓷而行,深悟匠心艺道
尚方窑的生产车间里,画师指尖的毛笔在瓷坯上游走,每一根线条都经过精心描摹;陶润会的展厅里,与现代美学融合的精巧瓷器背后,窑炉与烘干箱通过管道相连,热气循环利用的巧思让节能与创意共存——这是营员们连日来穿梭于醴陵瓷企与工坊的日常,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传统与创新碰撞的火花。
“国瓷振美做的是高端日用瓷,醴泉窑专注于传统釉下彩瓷技艺传承。” 湖南工业大学陶瓷学院的吕樾潼虽然不是第一次参观,但仍会为画师们精准的笔法惊叹,每一抹釉色都藏着“毫厘不差”的严苛。而陶润会的现代生产线让她看到另一种可能:“他们的釉料由专人研发,外销瓷的色彩大胆得像年轻人的涂鸦,传统工艺原来能这么潮。”
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手工艺的温度。在陶瓷发展研究中心,营员们好奇地将陶瓷艺术家郭清平围住,观看他创新地把纸巾覆盖在瓷盘上,让颜料透过纸巾淡淡地在素坯上铺开,画出来的成品颇具山水画的神韵。
“郭老师说这叫肌理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技巧。我想如果能把它运用到我的作品上,应该会很出彩。”
“非遗传承人为我们讲解实际操作中的心得,这些都是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和图片无法替代的。”
“我亲眼见证了从泥料制备、拉坯成型到施釉烧制的全过程,对釉下五彩的工艺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随后,营员们亲自体验了釉下彩绘。这些见闻正悄悄重塑着他们的专业思维,源源不断提供创意灵感。
有人在匠人的手势里读懂“理论与技艺的鸿沟”,有人从釉料特性里找到色彩设计的新方向,还有人明白在任何领域都要稳扎稳打的道理——探瓷之路走得越远就越懂得:所谓匠心,是守得住传统,也容得下突破。
与瓷共生,共绘未来新篇
醴陵陶瓷博物馆的“扁豆双禽瓶”前,李玉晴的设计稿上,渌江的水波正化作釉下五彩的线条;创作台前,张丽川把新学到的技法巧思融进陶瓷首饰,传统工艺有了时尚的弧度。营员们的创意,已在连日的学习里落地生根,更在畅想中蔓延向未来。
“爷爷一直教导我说:先做好人,再做好艺。他对技艺的执着,不是一句‘传承’能概括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坚持。”邓天佑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的孙子,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半路出家”,来创作营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寻找釉下五彩的新可能、新表达。
湖南工业大学陶瓷学院的汤芷芊致力打造“瓷生代实验室” 自媒体IP+线下体验空间,通过短视频vlog揭秘釉下五彩工艺、记录学艺日常,吸引年轻人关注非遗;吕樾潼的“泥想家”公司正在注册中,还开拓了向外国销售的渠道;株洲玄品文化公司的廖宸涛想结合醴陵当地的特色设计文创产品,做更多年轻化的设计……年轻创作者的奇思妙想,也让邓天佑看到了传承的另一种模样,通过此次活动,他收获了不少惊喜:“每代人有自己的表达,年轻人的思想太宝贵了,这是让釉下五彩‘活’下去的养分。”
在1915街区,瓷光里青创街已在规划中,据了解,营员们后续创作的作品将在这里展出、售卖……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青春梦想,在此启航。当最后一抹釉色在窑火中定格,这些年轻的创作者早已明白:与瓷共生,从来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用青春的笔触,为醴陵陶瓷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