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印象之五
渌江,悸动的心灵之澜
曾玄风
生命里没有河流,那是干涸的、苍白的;河流里没有生命,那是寂寞的、恐慌的。
当渌江在身边静静流淌,心安之余,你心中是否还有丝丝悸动。假如没有,你又是否该多一份思考,多一些警醒,多一种谋划。唯有这样,方能心安。
要心安,就要心存“敬畏”。懂敬畏而知分寸。如果有人头脑发热、身体发胖、眼睛发直,一味淡忘对大地的禁忌,总是忽视对河流的“伦理”,一意孤行毁坏自然,如果有人惟利是图,把颠覆传统、解构信仰、践踏道德当成“价值主流”,如果有人过于自负、自傲,上不畏天、下不敬地,尽情放纵“只要洪福齐天、不管洪水滔天”的快意,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也许,他们无意中就变成了可能吞噬万物的“自然蝗虫”。
对待渌江,要像善待慈善的母亲或者尊贵的女神那样,任何人都不能轻薄,不能不怀好意地去污染她眼里的碧波,去掠夺她脚下的白沙,去盗取她心底的黄金,去欺凌她身边的水草,去伤害她怀里的鱼虾,而是要怀着对母亲河那样的尊重和挚爱,以单纯的眼神,以虔诚的心态,以跪拜的姿势,轻轻地靠近,慢慢地走近。那么,母亲河,才会喜欢我们,才会接纳我们,才会孕育我们。
要心安,就要心怀“惜福”。懂惜福而得厚报。不知你是否想过,当下,还有几条鱼愿意嬉戏在浑浊不堪的水中,读懂岸边垂钓者那“愿者上钩”的旷达;还有几只鸟愿意停留在枝叶稀疏的树上,倾听“月出惊山鸟”的诗句;还有几口山泉愿意守候在人声嘈杂的出口,渲染“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还有几条溪水愿意行走在脚步匆匆的路上,偷窥“竹喧归浣女”的美丽。也许,自然万物一旦偏离本性,就可能意味某种颠覆。
作为渌江的子民,我们要像先民那样,有情有义对待大地江山,有恩有惠走过江河湖海,不挤碎一颗露珠,不弄散一片云彩,不惊飞一滩鸥鹭,不驱逐一群游鱼。切莫为了一己之私而肆意妄为,导致枯了源头,污了河流,乱了心境,丢了灵魂。只有守护自然、珍惜资源,醴陵这座千年瓷城、荆楚古邑,才会充满绝美风景,流淌遍地诗意——“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溢于水,望月则歌盈于月,踏雪则诗漫于雪”。
要心安,就要心念“谋远”。懂谋远而无近忧。如果有人光凭“冲刺”的冲动,打着“发展”的旗号,一路张狂,一路呼啸,伴着推土机的气势,见山劈山,逢水断水,看林焚林,窥鸟烹鸟,完全不顾忌渌江的感受,没有不体会自然的伤痛,这肯定是片面或是自私的体现。这样的行为是在与自己为敌,在不知不觉中葬送自己、别人和后辈的前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来,渌江全面推行“河长制”,水质明显改善,带来了可喜变化。同时,以渌江治理为切入点,带动“五江十四水”治理,带给人民群众“山清水秀 、地绿天蓝”的优美环境。这为醴陵全力推动三个“走在前”,助推醴陵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醴陵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和无限的动力源泉。
渌江,醴陵人的心灵之河,我们痴痴爱恋你,怎么爱你不算多,怎么爱都不为过。渌江,大地的生命之河,我们祝福您,永远奔流不止,永远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