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烟花论坛和花博会系列评论
让中国花炮闪耀世界
这样的担当很醴陵
评论员 刘林真
渌江春水潋滟,焰火映红天际,醴陵这座花炮之都,又迎来一场星光盛宴。4月21日—25日,第19届国际烟花论坛和首届湖南(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将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璀璨开幕。
60多个国家,600余位外宾齐聚,这是醴陵面向世界的焰火邀约,更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的高光时刻。在花炮F4——浏阳、醴陵、上栗、万载的产业集群中,醴陵正以非遗传承的守正者、科技创新的破壁人、文化输出的摆渡人身份,以担当之姿,点燃协作星火,书写湘赣共荣的壮丽篇章。
千年积淀铸就产业脊梁,担当F4集群的“定盘星”
醴陵花炮,焰起千年。《中国实业志》有载:湖南鞭炮生产“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江、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之中心地”。
唐时,李畋于麻石村以竹筒盛药,点燃人类烟火文明的第一声脆响。纸筒换竹筒,五彩烟花自渌江升起,花炮从此成为醴陵富庶江南的火种。清光绪年间,醴陵花炮开始出口,形成“一条龙”式的经营运作;新中国成立以后,醴陵花炮先后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庆典,香港、澳门回归庆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上大放异彩。
(元旦前德国民众排队购买烟花)
烟花爆竹文化从这“醴”起步,并不断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千年薪火,非独醴陵之光。浏阳的绚烂、上栗的精巧、万载的灵动,与醴陵共燃,恰如群星拱月,铸就F4的产业之魂。
破界协同构建合作网络,争做区域发展的“架桥人”
渌江水流,萍水相逢,焰火却将湘赣连成一脉。数据显示,浏阳、醴陵、万载、上栗4县(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产值以及出口分别占全国的70%、80%、90%以上。
我们深知,独舞难成华章,协作方能星耀。从2014年签订《安全生产联动监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建立湘赣边花炮产业协作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产业协作会议,到2020年组建湘赣边烟花爆竹重点县市安全监管协作F4产业联盟,再到2021年组建湘赣边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委员会。湘赣边产区合作的步子越走越实,醴陵不做孤舟,而是将“架桥人”的角色贯穿始终。
醴陵的担当不仅体现在技术共享上,更在于以国际化视野搭建合作平台。本次国际烟花论坛和花博会将吸引60多个国家600多名外宾共赏焰火展演,这朵传承千年的文明之花,终于等来了在发源地国际舞台的精彩绽放。
这种开放姿态,不仅使醴陵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文化输出,从制造基地转型为价值策源地,更让四地产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同频共振”,共同应对市场风浪。
守正创新引领时代变革,敢为行业转型的“探路者”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醴陵始终走在变革前沿。从手工技艺到智能制造,从污染排放到环保新品研发,醴陵用行动诠释“可持续担当”。
中洲烟花的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人药分离,11人可完成传统300人的工作量;科富花炮投资建立湖南省爆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微烟无硫”技术研发推向新高度……这些传统创新不仅破解了安全环保难题,更让传统产业获得了绿色发展的通行证。
在市场化运营的创新实践中,此次展会醴陵创新采取“政府指导、商会承办、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展位招商、焰火门票、品牌赞助构建多元资金链。这种改革勇气,使政府资源精准聚焦公共服务,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为行业展会树立了可持续发展标杆。
(醴陵花炮点燃乐山上空)
展会期间,8场全球顶尖花炮论文交流将为从业人员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机会,还有首次策划的外商集中观摩花炮工厂,通过世界花火看醴陵观摩活动,让外国客商、专家深入了解中国花炮企业、厂区和技术,近距离展现中国花炮的创新与变革。创造性推出“烟花+陶瓷+美食”三位一体体验场景,更是将文旅元素融入产业链延伸。面对环保法规的严苛与品牌竞争的风浪,醴陵正以盛会为媒,探索F4如何携手研发低碳新品,打造“中国花炮”金字招牌。
以地位为根,以担当为魂,以盛会为媒,醴陵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担当,串起花炮F4的星光梦想,为湘赣边产业集群提供着不竭动能。渌江萍水交响,焰火映照湘赣,我们将用协作告诉世界:花炮F4必将在合作与创新的火焰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