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峰斜峙渌江中,两道文光湛碧空。汀草烟含宫锦绿,岸花光映杏园红。争夸灵杰光年盛,共拟昌期此日逢。古谶久虚终必应,迅雷何日起鱼龙。”状元芳洲作为醴陵八景之一,引得明代才子唐寅写诗抒怀。而数百年之后,一位伟人的到访,生动地回应了他 “迅雷何日起鱼龙”之问。这位伟人就是毛泽东。他到状元洲,不为草绿杏红,是为了参加湘东特委会议。湘东特委会为什么会选在醴陵开呢?这里自有毛泽东的深意……
1930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决定,计划各路红军夺取各重要城市后,“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红军在攻打长沙时,除7月27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曾一度攻占外,自8月30日到9月上旬,红一方面军(由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的红三军团合编成立)曾多次进攻,但始终未克。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9月12日,部队撤围长沙,向萍乡、株洲方向进发。并于9月13日召开株洲会议,作出了由株萍路回师袭击赣敌,夺取吉安的战略决定。
9月15日下午,红三军团根据株洲会议决定的“拟占萍攸醴株待机”命令进驻醴陵,司令部设状元洲渌江桥公所(曾为醴陵市图书馆)内。
与此同时,15日下午6时左右,毛泽东偕同湘东特委书记张启龙等人,从萍乡乘火车来醴陵召开湘东特委会议。毛泽东就下榻渌江桥公所二楼东南边的一间房内。当晚,毛泽东与黄公略商量了红三军团在醴陵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和扩大红军等问题。
督促黄公略去休息之后,毛泽东却心事重重地坐到灯下,准备给湖南省委和中央写报告。但这个报告要怎么写呢?为什么第二次攻打长沙失败?为什么要撤围长沙?为什么改为进军赣西攻打吉安?这一系列的问题,他都要解释清楚,并借机阐明自己的观点,以达成中央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消除中央某些人对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偏见。这一晚,状元洲上毛泽东住的房间里一灯如豆,整夜未熄。当他放下笔时,已经是16日下午了。尽管一夜未眠,但晚上8点,毛泽东又如期出现在湘东特委会现场。
要说这湘东特委,其实早在1928年2月,湖南省委就曾在醴陵组建过,但同年9月遭破坏。为了发展湘东地区的革命斗争,1930年8月省委决定重建湘东特委,派省委委员张启龙任书记。张启龙与石青、李孟弼等在萍乡桐木成立特委不久,恰逢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由赣南来了这里。于是,毛泽东将湘东特委一班人带到醴陵。
当晚的会议,与会人员分别汇报了湘东地区党、团组织、苏维埃政权、武装力量和群众发动等方面情况,以及根据省委决定,建立湘东独立师、扩大武装割据的计划。
毛泽东听完汇报后,开宗明义:“这个会是我要启龙同志召开的。其目的是想同你们商量如何借这次红军在湘东筹款之机,进一步发展湘东革命形势的问题。”
会上,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失败的原因与进军江西的意义,传达了总前委株洲扩大会议精神,然后说:“在湘东,醴陵、株洲、攸县、萍乡等县的地方工作,对于夺取湖南政权,打通湘赣联系颇为要紧。刚才听你们讲,湘东革命形势不错,但发展不平衡。”毛泽东接着说:“对于湘东的工作,我们13日在发布进军吉安的命令中已经做了部署,一、三两军团将用12天的时间,在醴陵、攸县、萍乡筹款,他们会帮助地方发展党团组织,建立苏维埃,建立赤卫队。你们要配合红军筹款行动,迅速采取措施,把湘东革命来一个大发展,将来要和赣西联成一片。”
这次会议为什么放到醴陵开?毛泽东的言谈中,也讲得很清楚,他说:“我对醴陵情有独钟,醴陵的工作很重要。这里战略地位很特别,是湘东中心,四通八达,水陆交通方便。过去有好的革命基础,3年前斗出了一个‘南四国’,很有名气,现在要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尽快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攸县、株洲是醴陵的左邻右舍,那里还没有建立县党的领导机构,醴陵县委要派出得力干部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不仅对醴陵工作有利,对整个湘东革命的发展都很重要。希望醴陵再斗出个‘南四国’来。”
毛泽东的一席话,听得与会同志振奋不已。张启龙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就有关具体问题,又与特委成员展开深入研究,会议开到了深夜。
2022年10月,株洲对10处革命遗址树标立识,状元洲上,醴陵市渌江桥公所湘东特委会议旧址的标识,十分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