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地方不用去远方,这道醴陵小炒肉给我惊喜!

既然离乡远走,谁又能不思念家乡味道?

图片

(湘潭三大桥)

作为一名地道湘潭人,天南海北的求学路上,最想念的便是那碗家乡的辣椒炒肉。但既是家味,当然离家难寻。天差地别的水土,迥然不同的风情,让熟悉的味道变得陌生。于是每一次求而不得,都化成一声浅浅的慨叹,让思念带上悠长余味,心里也跟着偷偷酸楚。


如今,从莲城到瓷城,我成了一名在醴陵工作的新醴陵人。这里虽没有如湘潭辣椒炒肉猛火爆炒般的肆意与快慰,但却有似醴陵小炒肉带汤般的滋味和满足,带给我不是家乡更胜家乡的归属感。

那么,湘潭辣椒炒肉和醴陵小炒肉同样作为湖南菜中的下饭菜、快手菜,二者又有何不同之处呢?其背后蕴含的城市风格有何差异呢?我也斗胆浅谈一番。

微信图片_20230517092236.jpg

爆炒vs带汤

湘潭辣椒炒肉的特色是“爆炒”,所需要的配料有湘潭本地青椒、前腿瘦肉、带皮肥肉、大蒜。烹饪的过程无非就是家常做法,将食材处理好,瘦肉提前腌制。起好的锅中依次加入肥肉煸香,大蒜和青椒炒至断生,瘦肉拌匀炒开,最后加入湘潭龙牌酱油,爆炒2分钟即可出锅。

图片

如果你细细品尝,会发现这道菜里的辣椒口感清脆,辣味搭配着鲜香诱人的猪肉片,口感丰富,是湘潭人百吃不厌的家常菜之一。

“带汤”的独特烹饪手法是醴陵小炒肉的灵魂所在。配料将湘潭辣椒炒肉的青椒,换成了醴陵特有的玻璃椒(干辣椒粉)。做法与前者相比,则是在肉下锅炒到几分熟后后加入水,再在出锅前放入一把大蒜叶。如此,一碗“带汤”的醴陵小炒肉就大功告成。

图片

“肉嫩、汤鲜、味美”六个字诠释了醴陵小炒肉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地道的食客往往选择将汤汁淋到米饭上,搭配上锅气十足、带着汁水的肉片,既美味又下饭。

实干vs创新

湘潭辣椒炒肉与醴陵小炒肉两道菜品传承至今,其背后蕴含的,是湘潭人和醴陵人各自的智慧,也表达着城市之间的不同风格,如果说湘潭辣椒炒肉的“爆炒”体现的是湘潭的“实干”,那么醴陵小炒肉的“带汤”诠释的就是醴陵的“创新”。

“龙牌酱油灯芯糕”,是湘潭妇孺皆知的俚语,其中的龙牌酱油便是做湘潭辣椒炒肉必不可少的佐料之一。作为中华老字号的龙牌酱油,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享誉盛名,离不开湘潭人的“实干”精神,尤其是对酿造技艺的高标准、严要求。

图片

(湘潭龙牌食品工业园)

图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伟人故里的湘潭,涌现出了如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百折不屈、实干为先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湘潭人,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脚踏实地,努力拼搏。

醴陵小炒肉中所使用的“带汤”的独特烹饪手法,使之成为大家熟知的“醴陵有三宝,陶瓷、烟花和小炒”中,小炒的代表菜肴它既融合了传统湖南小炒肉的做法,又加入了醴陵人对美食的巧思,充分展现出醴陵人的智慧与创新,这份创新更是醴陵的城市风格。

图片

享有千年瓷都美誉的醴陵,是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其陶瓷产品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等五大系列。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醴陵陶瓷在传承制瓷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利用陶瓷3D打印技术等科技赋能,形成醴陵陶瓷发展新优势,如陶瓷+科技,陶瓷+文旅,陶瓷+设计等,充分释放出醴陵陶瓷的最大潜能。

图片

图片

醴陵这座城市还是中国花炮的发源地,名副其实的“花炮之乡”。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醴陵烟花积极推陈出新,研发出了诸多广受消费者喜爱的烟花产品,如“加特林”“冷光仙女棒”等,因其高安全、低噪音、科技感强等优点,使其在海内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元旦期间,醴陵秉持创新精神,推出了全国首部大型瓷文化烟花实景剧《国彩醴陵》,该剧融合了创意烟花、水幕投影、歌舞表演等艺术形式,成为醴陵又一创新名片。

图片

图片

无论是醴陵小炒肉中“带汤”烹饪手法的“创新”,还是醴陵陶瓷的科技赋能与“陶瓷+”的“创新”,又或是醴陵烟花的转型升级及烟花实景剧的“创新”,都生动诠释着醴陵这座城市的“创新之魂”。创新——这个醴陵最具特色的城市风格,正不断激发着城市新活力,为醴陵发展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作者许箐,系湘潭市人,在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一个月)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