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总工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醴陵市总工会实施的“千师带万徒”计划凭借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显著成效成功入选,为全省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了具有示范意义的“醴陵样板”。
作为陶瓷、花炮产业重镇,醴陵曾面临技能传承断层、培训与实践脱节、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传统“师带徒”模式较为松散,老工匠技艺传承面临挑战,青年技工实操能力欠缺,职业发展路径也不够清晰。为破解这些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醴陵市总工会整合多方资源,以《师徒名录》和市级师徒人才库为支撑,推出“千师带万徒”计划,系统构建“师徒结对+梯队培育+政策赋能”全链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产业工人成长动能。

推进过程中,醴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醴陵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自愿结对+组织推荐”的方式精准匹配师徒,并签订规范协议明确培养责任,避免“师带徒”流于形式。同时,以《师徒名录》为核心,建立全市统一的师徒档案数据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推动“师带徒”由松散化走向规范化;建立“优秀师徒”评选激励制度,给予表现优异的师徒“人才绿卡”等优待,提供涵盖医疗、购房、子女教育、政务服务等多项服务,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千师带万徒”计划已促成师徒结对2000余对,覆盖全市80%以上的重点企业,涉及陶瓷、花炮、玻璃制造、机械装备等12个特色产业,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超过2000人。此外,该计划推动建立了3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孵化了20余个创新项目,实现40余项企业技术革新,20余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为醴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醴陵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千师带万徒”计划,优化培养机制,拓展覆盖领域,着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